代表委員熱議政府工作報告民生承諾

2021-03-09 13:49:00來源:經濟日報

  解民憂紓民困增進民生福祉——代表委員熱議政府工作報告民生承諾

  全國政協委員胡衛:拓寬優質普惠教育資源覆蓋面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教育公平上邁出更大步伐,更好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中華職教社副主任胡衛表示,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推動下,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與教育公平取得巨大成就。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仍存在一些問題。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有質量的教育,應創新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方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

  胡衛委員説,當前雖然基礎教育普及水平已大幅提升,但區域性教育資源供給不平衡,城鄉和校際之間的教育質量仍有較大差異,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依然不充分,特別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還存在短板,這事關教育公平能否真正落實,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胡衛委員表示,讓每個孩子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應拓寬優質、普惠教育資源的供給渠道和覆蓋面。建議按常住人口規模編制城鄉學校佈局規劃,有序擴大城鎮學位供給,實現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同時,應探索合作新模式,提升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突破體制性障礙,發揮優質學校及優秀師資的輻射引領作用,在不同類型學校間構建優質資源交流機制,以強帶弱,整體提升基礎教育管理水平和發展質量,促進教育資源惠及包括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內的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胡衛委員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祝 偉)

  全國政協委員徐自強:增強城鄉居民抵禦疾病風險能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是一份求真務實、催人奮進的報告,同時也是一份接地氣、提士氣的報告。”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徐自強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增加30元,這是政府給城鄉居民實實在在的“紅包”。醫保基金池由個人繳費、政府補助以及其他收入組成,參保人數越多,政府財政補助就越多,醫保基金池的總額就越大。近年來,我國逐步實現了“三保合一”,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農合)的統一,同時,組建了國家醫療保障局,全民醫保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徐自強委員指出,當前還有部分農民不願參加新農合。然而,越是經濟狀況差的家庭,越要參加新農合,因為他們沒有抵禦疾病風險的能力。而新農合無疑給他們的生活增加了一份保障。

  今年兩會,徐自強委員提交了一份關於醫保的提案,建議推行強制性新農合製度(有的地方農民和城鎮居民合併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依地域經濟發展狀況,分西部、中部和東部沿海地區3個不同檔次繳納醫保費,而報銷應同等對待,起到“富幫窮”的作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常 理)

  全國人大代表姚勁波:加大供給讓新市民租得起房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同時,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勁波認為,長租公寓是青年人走出校園後、買房之前較為適合的居住方式。實際上,租房過渡已成為大多青年人的選擇。

  關於長租公寓持續運營,姚勁波代表認為應重點做好3方面工作。一是保障資金安全。要健全長租房經營機構資金監管制度,整頓租賃企業高風險經營行為,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保障行業健康有序運轉。

  二是持續加大房源有效供給,並向新市民群體傾斜。引導各地出臺個人租賃收入所得稅減免等政策,鼓勵居民將閒置住房通過合法租賃機構長期出租,激活潛在房源,提高存量房屋利用率。尤其要加大一二線熱點城市、熱點地區的長租房供給,平抑住房價格,讓群眾租得起房、租得起好房。

  三是穩步推進“租購同權”落地,充分保障租房者權益。政府部門應保障租房者和購房者在社會福利、子女教育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這也有助於更多的青年人在居住問題上轉換思路,選擇更多樣、更適合自己的居住方式,而不是一定要購買住房。(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 倩)

  全國人大代表張冬雲:全面構建養老服務支持體系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民生新舉措令人關注。如何更好發展養老産業,應對人口老齡化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民政廳廳長張冬雲指出,當前我國養老服務需求不斷增長,與之相對應的養老服務發展還處於由傳統兜底保障向基本公共服務轉型時期,尚未形成成熟定型的服務體系架構和行業管理格局,養老服務供給總量不夠、質量不優、供給不精準。

  張冬雲代表表示,當前在推動養老服務發展過程中,存在法律政策體系不完善、工作機制不健全、投入保障機制不明確等問題。要從法律政策、支出機制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全面構建系統集成、高效協同的養老服務發展支持體系,推動我國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希望國家加快養老服務立法進程、出臺養老服務發展綱要性文件,構建養老服務法律政策體系的‘四梁八柱’;建立合理的國家財政性支出機制,保障養老服務發展經費需要;健全養老服務保險支持體系,加快長期護理保險論證和試點步伐等。”張冬雲代表説。

  張冬雲代表表示,基於老齡化趨勢和老年人迫切需求,安徽正從保基本、優管理、強支撐3方面著力,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療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武亞東 白海星)

  全國政協委員嚴可仕:跨省通辦落腳在辦關鍵在通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企業和群眾經常辦理的事項,今年要基本實現‘跨省通辦’。這是國家持續優化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環境,回應民生關切的重要表態。”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常委嚴可仕表示,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是群眾和企業共同的呼聲。“跨省通辦”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其核心是要通過政府梳理企業、群眾最需要的高頻服務事項,實現跨區域、跨環節、跨地域的通聯模式,最終滿足各類市場主體和群眾的異地辦事需求。

  “‘跨省通辦’落腳在‘辦’,而‘辦’的關鍵則在‘通’。然而,政務服務目前還存在‘三難’問題:一是互聯互通難,二是數據使用難,三是業務協同難。”嚴可仕委員指出。

  針對這些問題,嚴可仕委員建議從3方面予以推進:一是優化調整“跨省通辦”事項業務規則,形成全國統一的辦理流程和辦事指南。二是南北、東西省份電子政務對口援助機制,縮小區域間差距。三是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國家政務信息大數據平臺,多維度運用大數據技術破除數據壁壘。

  嚴可仕委員舉例介紹,福建福州、陜西渭南兩地已于近期聯合推行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按照“全域一體”原則,打破了屬地受理、屬地審批的限制。嚴可仕委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往返福州和渭南辦事每人每次交通費和誤工費1000元、每個“跨省通辦”窗口年均辦件300件的標準測算,每開設一個“跨省通辦”窗口每年累計可為申請人節省辦事成本約30萬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 景)

  全國人大代表王守聰:培育全産業鏈讓農民多增收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我們倍感振奮,充滿信心。黑龍江要在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中走在全國前列,千方百計讓農民多增收、有奔頭。”全國人大代表,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守聰告訴記者。

  王守聰代表表示,北大荒集團把北大荒高質量發展體系植入周邊農村生産經營各環節,把“小農生産”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積極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當地農民增産增收。今年北大荒集團將繼續培育一批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農業産業強場、現代農業産業園、優勢特色産業集群,通過産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王守聰代表認為,要實現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必須走出一家一戶“小農生産”模式,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生産經營,將小農戶吸納到“供、種、管、收、儲、運、加、銷”全産業鏈中。圍繞種子、肥料等農業投入品集團化運營供給,降低生産成本,為農民種地“降一塊”;圍繞提供倉儲物流、金融保險等服務,降低市場風險,為農民種地“保一塊”;借助營銷渠道,在糧食和農産品銷售環節為農民種地“增一塊”。通過土地託管、技術環節承包、專業化服務等形式,讓農民獲得土地租金收入的同時,還能獲得勞務收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 浩)

  全國人大代表馬新強:確保減稅紅利落實到位應享盡享

  減稅是近年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熱詞之一,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市場主體恢複元氣、增強活力,需要再幫一把。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徵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徵收所得稅。

  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産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新強表示:“2020年,受疫情影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受到的衝擊較大,減稅‘禮包’體現了政府為市場主體紓困,進一步鞏固經濟基本盤的鮮明態度。”小微企業數量多、覆蓋面廣,吸納就業能力大。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減稅舉措再次聚焦小規模納稅人和小微企業,體現出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對於助企紓困、激發活力,以及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將發揮積極作用。

  馬新強代表表示,此次減稅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轉彎,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體現了黨和國家支持發展實體經濟的決心。好政策要看得見、摸得到,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各地要把減稅政策及時落實到位,確保市場主體應享盡享。這樣,才能助力市場主體“青山常在、生機盎然”。(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杜秀萍)

  全國人大代表李寅:利用生物質能促進清潔取暖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我國實現這個目標具備堅實的基礎。”全國人大代表、九洲集團董事長李寅表示,利用可再生能源實現清潔供暖,是調整能源結構、實現節能減排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設清潔低碳社會、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今年李寅代表提出了6項建議,均與完成這個目標相關。他表示,生物質能供暖成本接近燃煤,在資源富集區甚至低於用煤成本。我國城鄉每年産生有機廢棄物約63億噸,折合標煤約8億噸。但這些資源能源化利用率不足5%,若能提至50%就能為200億平方米的取暖面積供暖。

  李寅代表表示,解決縣域、農村清潔供暖難題,可以以産業化項目為依託,通過生物質熱電聯産、厭氧發酵生産沼氣及生物天然氣等多種方式進行。對積極滿足地方民生供暖需求、改造任務重、改造成效明顯、嚴格遵守環保標準的地區項目,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通過免稅、取消公用事業附加費等方式,降低清潔供暖成本。

  同時,李寅代表建議,將生物質供熱等清潔供暖項目列為政策性低息貸款的重點支持項目,對於為實施生物質供熱項目貸款的企業,適當延長貸款年限,下調貸款利率。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産業投資基金,支持清潔取暖項目的技術研發。(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朱 磊)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