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客言論凸顯對歷史進程的無知——訪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徵

2020-08-22 11:56:00來源:新華網

  近期,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為首的一些美國政客,大肆宣揚所謂“美國對華接觸政策失敗”的論調,企圖全盤否定中美關係歷史。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徵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蓬佩奧等一些美國政客的言論既不尊重歷史,也不符合基本事實。中美建交40多年來,兩國關係發展實實在在造福兩國人民,絕非個別政客幾句胡言亂語就可以抹殺的。

  蓬佩奧7月23日在加利福尼亞州尼克松總統圖書館發表演説,號召所謂的“自由世界”“誘導”中國改變,其言論引發美國許多前政要、學者、媒體的質疑和批評。

  “眾所週知,美國對華接觸政策是1972年由尼克松政府所開啟,但蓬佩奧有意選擇在此發表歪曲歷史事實的觀點,既是對逝者的極不尊重,也是對當年訪華人士的極大嘲弄。”袁徵説。

  在袁徵看來,中美之所以能夠實現和解進而走向關係正常化,最根本的一條就是雙方都堅持了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原則,擱置了彼此意識形態的差異。“當前,美方一些政客聲稱美國當初與中國接觸和建交是為了改變中國,美國對華接觸政策已全面失敗,渲染意識形態對立,竭力鼓吹冷戰思維,凸顯出對歷史進程的無知。”

  袁徵表示,中美合作從來都不是一方給另一方的恩賜,也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盤剝。過去40多年來,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憑著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取得了巨大發展成就。中國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同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也為包括美國在內世界各國提供了持續的增長動力和重要機遇。

  數據顯示,中美經貿關係支撐美國260萬個就業崗位,兩國貿易平均每年為每個美國家庭節省850美元的生活成本。美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累計已超過7萬家,年銷售額達7000億美元,其中97%都是盈利的。

  “蓬佩奧等政客大談所謂美國‘吃虧’、中國‘搶掠美國’、‘美國重建了中國’等論調,罔顧事實,只會激起中國人民內心的憤怒。”他説。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美方一些人不斷鼓噪所謂“脫鉤論”,企圖強行製造中美“脫鉤”。袁徵認為,這種做法有違事實常理,註定是徒勞的。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近日發佈的2020年度會員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未來五年的商業前景感到樂觀。基於對中國市場的“長期信心”,87%的受訪美國企業表示不打算將生産線搬離中國。今年上半年,美國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增長6%。

  袁徵説,當前,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並推動復工復産,更加凸顯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更何況中美利益已深度交融,強行脫鉤將使兩國關係受到長遠衝擊,危及國際産業鏈安全和各國利益。

  一段時間以來,美方已經先後退出了十多個國際條約和國際組織。不久前,美方宣佈退出世衛組織,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美方此舉破壞國際抗疫合作,給那些急需國際支持的發展中國家帶來嚴重消極影響。

  “美國不斷退群,不願承擔應盡的國際義務,實際上是在以退為進,意在顛覆現有的國際秩序,改造甚至是另行打造一個美國所主導的國際新秩序。”袁徵説,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美方會在聯合國大會的多邊舞臺上大談“美國優先”的正當性,甚至對盟友也錙銖必較、肆意打壓。“在美方看來,國際無秩序可言,其奉行的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

  展望未來中美關係發展,袁徵認為,中美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兩國在雙邊、地區和全球層面能否展開互利合作,關乎兩國人民的福祉,關乎世界和平與穩定。

  袁徵表示,中國的道路是中國特定的歷史所決定的,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人民歷經屈辱和磨難,在長時間的探索中所選擇的。

  “中方不會尋求改變美國的社會制度和價值理念,美國同樣沒有資格、更沒有能力來‘誘導’或改變中國。”袁徵説,人間正道是滄桑,處理中美關係的正確路徑是尊重歷史,面向未來,共同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

 

編輯:李覲如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