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史軍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時創造性提出“兩山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5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使“兩山論”豐富發展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標誌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新高度。
“兩山論”突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態優越性,增強了中國共産黨的價值領導力。生態文明本身就是社會主義的內涵:社會主義強調地球是一個共同體,人類生活和工作于生物圈中,人類的生活環境就是外部自然。在這個共同體中,誰都無法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地球之事皆與我有關。社會主義強調人類可持續發展,要求人們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人應當把取自土地的東西還給土地,而不應該以超越征服自然的幼稚觀念的方式來改變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中國共産黨充分認識到了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2012年,中國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作為“十二五”規劃及後續所有“五年規劃”的主題,體現了中國共産黨的執政策略和世界觀發生重大轉變。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日益成為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新窗口。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5月18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生態文明建設做好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加分項,反之就會成為別有用心的勢力攻擊我們的藉口。在“兩山論”提出15週年之際和建黨100週年前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生態環境方面的優越性正得到全面體現。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成為新時代中國共産黨價值領導力的集中體現。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具有普遍合法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發展道路的綠色政治表達,標誌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所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道路,是綠色發展與綠色超越的科學之路。綠色發展不是引進西方的經濟發展思想,而是立足於中國、面向世界、通向未來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學説,必將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崛起。
“兩山論”反映了中國共産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與使命,培育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當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就是對幸福生活的需要,而良好的生態環境對人們的幸福是至關重要的。大自然是美的化身、幸福的來源,只有符合生態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中國夢一定是美麗中國裏的生態幸福夢,小康生活一定是生態文明中的幸福生活。在優美的生態環境中,人們能夠獲得一種作為幸福之內涵的實在的自由和滿足。自然環境並非僅有簡單的自然屬性,它總是與特定的政治和文化相連。自然環境是國家政治與人民歸屬感的載體,是國家軟實力的體現,代表國家形象,既是國家軟實力的體現,也是民族團結的象徵。生態認同可以導向政治認同:人民幣的一面是風景,另一面是政治,兩面都是國家。優良的生態文明建設使中國人不再羨慕國外的空氣,使中國人更願意在自己的生態美景裏留戀忘返並産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國家認同感。“兩山論”引領下的生態文明建設不僅保護了生態環境,也保存了中國自然地理與歷史文化中的民族記憶與共同紐帶,彰顯中華文明,激發出人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培育了愛國主義熱情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兩山論”協調了環境與發展的矛盾,引領了全球生態治理,提升了中國的國家形象。中國政府已經把綠色發展提升為國家戰略,把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提升到國內和國際政治議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要做“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中國共産黨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價值基礎,以將自然、人類和世界從資本主義的異化路徑上解放出來為使命感,主動擔負起遠超自身應付責任與能力的全球生態治理責任。中國主動引領全球的氣候與生態治理,在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後,仍堅持自己的減排承諾,走低碳發展之路。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這樣評價:中國在推動《巴黎協定》達成上作出了歷史性的突出貢獻。中國將一如既往地做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的“行動派”,用知難而進、率先垂范的擔當,傳播中國理念,引領前行方向。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將實現美麗中國,也將促成一個美麗新世界,使世界邁入更加美好的綠色時代,促進人類社會形態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命運共同體”責無旁貸的責任。中國在全球生態治理中的積極姿態為中國共産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國際政治中贏得了最大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