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外資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2020-08-18 15:56:00來源:經濟日報

  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傳來消息:8月份全國日發電量和統調用電負荷連創新高,反映了國民經濟繼續穩定恢復;上半年,164家中資企業境外發債1033.1億美元,説明外資繼續看好中國;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安置住房266萬多套,易地扶貧搬遷取得了決定性成就。

  8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8月份例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了宏觀經濟有關運行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

  日發電量和用電負荷連創新高

  從發電看,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增長1.9%。其中,水電、核電、風電發電同比分別增長6.1%、6.7%、23.2%,火電、太陽能發電同比分別下降0.7%和0.6%。

  從用電看,7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3%。其中,一産、三産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1.6%、5.3%和13.8%;二産用電量同比下降0.7%,主要是電力、建材、鋼鐵等高耗能行業用電增幅下降。製造業中,汽車製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20.3%,傢具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食品製造業用電量增速都在兩位數以上,同比分別增長16.7%、14.4%、14.3%、12.7%、11%。分地區看,20個省(區、市)用電正增長,其中四川、江西、廣西、廣東、西藏、福建、內蒙古、雲南8個省(區)增速超過10%。

  進入8月份,全國日發電量和統調用電負荷快速攀升,8月3日、10日、11日,全國日發電量和統調用電負荷連創歷史新高。其中,日發電量最高達246億千瓦時,比去年峰值高出6.86億千瓦時;統調用電負荷最高達10.76億千瓦,比去年峰值高出2400萬千瓦。華東、西南2個區域電網以及天津、山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陜西、四川、重慶等12個省級電網負荷累計30次創歷史新高。

  “初步分析,全國日發電量和統調用電負荷連創新高,既有持續高溫晴熱天氣導致空調負荷快速增長的影響,同時也反映了國民經濟繼續穩定恢復。”孟瑋表示。

  在投資項目審批方面,7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産投資項目11個,總投資382億元,主要集中在交通和高技術等領域。

  在價格運行方面,7月份以來,針對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變化,國家發展改革委一方面加強生豬和豬肉市場調控,7月份合計投放4批次4.8萬噸中央凍豬肉儲備,積極引導市場預期。另一方面針對部分地方出現洪澇災害、個別地方新冠肺炎疫情復發等突發情況,及時指導協調有關地方加強蔬菜、豬肉等重要商品價格監測調控,加快災後重建,保障市場供應與價格穩定。

  中資企業境外發債超千億美元

  孟瑋表示,今年以來,為妥善應對疫情對企業境外中長期債券發行的影響,國家發展改革委第一時間出臺措施,為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爭取更為有利的發行窗口提供便利。上半年,共有164家中資企業境外發行中長期債券264筆,共計1033.1億美元,雖然受國際資本市場動蕩影響,境外發債總規模同比有所減少,但呈現出“韌性強、成本低、類型多、結構優”的特點,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更加突出,實現了提質增效。

  一是韌性強。在3月份疫情嚴重時期,彭博巴克萊中資美元債指數最低點較年初下降4.14個百分點,與其他美元債市場相比,跌幅較小。二季度以來,中資美元債市場表現出較快且持續的復蘇態勢,截至6月底,中資美元債指數達到201.85點,同比上漲6.21%,創歷史新高。

  二是成本低。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中資境外中長期債券加權平均成本為4.94%,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5年期以上債券發行量和佔比均大幅上升,期限結構得到優化。

  三是類型多。中資企業新發外債包含高級固息債券、可轉債、永續債、二級資本債、優先股等多種類型,且整體債券資質進一步提升,投資級債券佔比達58%,同比上升11%。

  四是結構優。中資發行主體涉及41個行業,覆蓋面廣,分佈較為均衡。上半年,信息技術企業發行量同比上升10.9%,工業企業發行量同比上升24%,能源企業發行量同比上升超過200%,金融機構發行量同比略降,但發行規模更加穩健、總體成本控制更加審慎。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房地産和城投類企業發行量同比均下降,調控效果持續顯現,在滿足企業合理資金需求的同時,合理把握了外債規模。

  孟瑋表示,從6月份、7月份的情況看,共有84家中資企業境外發行中長期債券125筆,金額合計459.2億美元,包括工業、金融、房地産、城投、互聯網、信息技術等行業。其中,工業企業發行123.3億美元,同比上升30%;房地産企業發行124億美元,同比下降24%;金融企業發行142.8億美元,同比上升25%,金融企業發債主要用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6月份、7月份外債發行規模回升,根本原因還是由於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復工復産逐月好轉,經濟秩序有序恢復,國外資本對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的信心不斷增強。”孟瑋分析説,直接原因還有3個方面:一是主要發達國家持續量化寬鬆,美元流動性快速釋放,海外資金加速回流新興市場;二是投資者避險情緒進一步修復,中資境外債券市場整體買入興趣較為濃厚,二級市場交易活躍,帶動一級市場發行規模上升;三是此前受疫情影響,很多中資發行人推遲發行計劃,把握近期較好的市場窗口,集中完成發行。

  孟瑋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充分發揮中長期外債在“擴流入、促投資、穩增長”方面的作用,積極引導外債資金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中資企業境外債券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易地扶貧搬遷基本實現全部入住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裏的一塊“硬骨頭”,是重中之重、難中之難。孟瑋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十三五”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和22個有搬遷任務的省份合力攻堅,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取得了決定性成就。

  據介紹,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集中安置區約3.5萬個,建成安置住房266萬多套。“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住房建設任務和配套設施掃尾工程已全部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搬遷群眾基本實現全部入住。有關産業發展、就業幫扶、社區治理和不動産登記等專項政策陸續出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政策體系逐步形成。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著力在深化扶持和加強督導上下功夫,不斷鞏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果。”孟瑋表示,在深化幫扶方面,重點是用好用活各類資金資源,統籌做好産業培育、就業幫扶、社區管理、權益保障、拆舊復墾等後續扶持各項工作,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在加強督導方面,重點是加大跟蹤調度和工作指導力度,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強化後續扶持政策支持,督促指導有關地方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重心全面轉到後續扶持上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熊 麗)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