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重啟”,準備好了嗎

2020-03-11 09:23:00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停擺”一月有餘後,全國多地旅遊景點近日陸續恢復開放。消毒防護、智慧引導、科學分流、“無接觸”購票等舉措為景區的安全運營保駕護航。

  雖然客流仍然處於低位,但這段特殊時期也為景區未來發展提供了思考的契機。拓寬思路、更新完善,用更好的狀態迎接遊客,尋找文旅産業的更大發展空間。

  雲岡之美,在於歷史和現在的遙相呼應。雁北之地,本就一片天蒼野茫,嫩芽尚在蓄力破土而出,些許溫和的暖風已輕輕拂過。靈岩寺旁的人工湖冰尚未解凍,已有鳥兒在嬉戲,曇曜廣場寬敞靜謐,禮佛大道寂靜肅穆。

  山西省大同市市民姚捷、趙旭舉起相機、按動快門,記錄眼前的一切。他們是雲岡景區重新開放之後,頭兩個進入景區的人。“以前也來過,但是人很多,”姚捷説,這回來感覺不一樣。

  消毒防護、科學分流,成為各地景區“標配”

  連日來,全國多地旅遊景點陸續恢復開放。“停擺”一月有餘,重新開門迎客的景區準備好了嗎?

  “請您下車,實名登記,檢測體溫。”在雲岡石窟入口處,工作人員在臨時設置的檢測點記錄遊客信息。一旁,便捷式廣播循環播放遊覽須知,提醒遊客“戴口罩、勿扎堆、不吐痰”。3月1日,雲岡石窟景區恢復開放,當天共接待遊客130人。

  雲岡石窟研究院副院長盧繼文介紹,雲岡景區管理部門提早入手,從實際出發認真細化服務流程,制訂景區恢復開放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對工作人員進行防疫安全服務培訓,保證景區安全運營。

  “目前,景區暫不接待團隊遊客,封閉式場館暫不開放。”雲岡旅遊區管委會副主任、雲岡石窟研究院副院長何建國説。即便是“散客”,也儘量保持“無接觸”。遊客可通過現場掃碼的方式進行無接觸式購票,必須佩戴口罩、填寫《遊客情況登記表》,接受體溫檢測無異常後方可進入景區。同時,景區講解採用自助語音講解,車輛隔位停放,電瓶遊覽車隔位就座。

  重新開放以來,位於晉東南的皇城相府景區對景區售票大廳、遊客服務中心等公共區域及基礎設施實行一日三次的環境衛生消毒制度,在各景點均設置體溫檢測點和臨時隔離點,遊客需實行分時段、間隔性入園,一批不超過30人,進行分散式遊覽。開園第一天,他們接待遊客93人。

  1000多公里以外的安徽,“蟄伏”了一個月的天柱山景區,于2月24日恢復對外開放,首日到山遊客為215人。

  余嵐是天柱山遊客中心的副主任,已經在這工作了19年,景區恢復開放後,她比以往更忙碌了。她感受最深的就是日常工作的流程增加了不少,尤其是消毒和防護工作。開園後至今,設備檢查、體溫測量、場所消毒,已經成了余嵐每天上班前的“三部曲”。雖然不用登山,但一天下來,她手機上顯示的計步數都在1萬步以上。“雖然遊客不多,但景區已然開始復蘇,看到了久違的生機。”余嵐説。

  為了防止遊客扎堆,造成新的風險,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印發《旅遊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景區恢復開放不搞 “一刀切”,疫情高風險地區旅遊景區暫緩開放,疫情中風險和低風險地區旅遊景區開放工作由當地政府決定,同時,有效採取門票預約、智慧引導等手段,科學分流疏導遊客,做好遊客流量關口前置管控。

  研發産品、調整思路,增強自身復蘇能力

  開放一週多來,雲岡石窟和皇城相府景區的客流情況一直低位運行。“目前一季度景區預計損失3000多萬。”皇城相府文化旅遊公司網宣部經理張暉表示。儘管如此,他們還是積極開展“自救”,在公眾號上利用VR技術高清展示景區全景,供遊客線上體驗。“希望把遊客轉化為景區的‘粉絲’,增加‘回頭客’和‘二次營銷’。”張暉説。

  這也是許多其他景區正在嘗試的。自1月25日景區按下“暫停鍵”後,余嵐就一直在家,但她並沒有閒著,而是主動學習,並且與其他景區同行互相交流經驗,不斷充實自己。景區重啟後,余嵐主動要求當班。她説,平時工作太忙,很少有時間沉下心來學習,這次正好是一個機會,增長自己在文旅創意方面的新知識。

  其實,早在年前,天柱山景區就定好了新春的營銷計劃,但突如其來的“停滯”令他們不得不進行調整和思考,“一直以來,天柱山都屬於區域性旅遊,如何拓展輻射面,發展成全國遊?”這一個月裏,安徽天柱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全海沒少琢磨這個問題。

  2月,天柱山發起“門票10元義售”活動,短短10天時間,累計義售門票超52萬張,籌集善款逾528萬元,全部捐出用於關愛在一線戰疫的醫護人員及子女。“疫情導致景區人流跌到谷底,線上義售門票卻人氣爆棚。”汪全海很感動,也很欣慰。通過大數據分析,此次購買義售門票的遊客中,距離景區300公里以內的遊客佔到78%;300至500公里的遊客佔到17%,500公里以外的僅佔到近5%。在汪全海看來,這樣的一手數據為景區今後的發展思路提供了參考,“主客源市場在景區周邊300公里,300至500公里範圍客流穩中有升,500公里以外將是下一步要致力突破的客源地。”

  景區積極“自救”之餘,各地的政府也在想辦法,幫助文旅企業渡過難關。山西省通過降低電水氣網固定費用、鼓勵優化産品供給、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支持研發文旅康養等特色線路等,重新激發三晉旅遊市場的活力。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陳少卿介紹,這是針對當前山西省文旅産業的實際情況研究出臺的,意在幫助文旅企業在繼續防控疫情的同時,克服疫情影響,增強復蘇能力。

  提升完善、苦練內功,尋找更大發展空間

  今年的特殊時期,線上瀏覽卻意外成了雲岡石窟旅遊的“主力”。

  曇曜廣場空曠整潔,高高低低的洞窟由遠而近,形態各異的造像清晰可見。觀賞者通過獨特視角,移步換景,雲岡石窟一切都近在眼前;還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近距離地觀看洞窟頂部及周邊角落的石雕人物造像,360度欣賞石雕藝術的魅力,並聆聽專業細緻的講解。而這一切,都可以在手機端、電腦端完成。

  雲岡石窟的數字化工作開展較早。“我們從2015年開始上線”,雲岡石窟研究院數字化研究室主任寧波介紹,“為了讓更多人看到雲岡、了解雲岡,我們當時先後7次去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考察學習數據採集、彩色管理、網絡應用等內容,建立了自己的數字化建模團隊,因此‘網上雲岡’得以順利運行。”

  在雲岡石窟3D打印也已經技術輸出的現在,網上的“雲岡”是建模之後就可以實現的“基本操作”。“儘管眼前看沒有帶來實際性收入增長,但文物的意義本來就在於潛移默化和傳承。”盧繼文説。

  天柱山景區也在拓寬思路,探索景區的升級迭代。這些天,汪全海忙著和同事們商量“雲遊天柱”的想法。“通過線上觀景、在線聽講解和旅遊達人直播等形式,讓更多遊客能看到天柱山的風景。”這也是為了拓展遊覽體驗和樂趣,吸引更多人“身臨其境”。隨著景區的恢復開放,智慧景區建設也有序復工。汪全海説,不久之後,智慧旅遊將在這裡得以實現,“遊客從哪兒來、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在景區停留了幾天、消費了什麼……大數據一目了然。”同時,還具備智慧停車、門票預定和景區防護等諸多功能。

  在汪全海看來,不管硬體還是軟體,都在利用這段特殊的時間逐步更新和完善,以期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苦練內功,提前做好準備,用更好的狀態迎接廣大遊客。”汪全海深信,疫情之後,景區旅遊的春暖花開就在眼前。(記者 喬棟 徐靖)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