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應用,走進你我生活

2019-12-03 09:15:00來源:人民日報

  日前,在北京2019世界5G大會會場,一位參觀者通過5G網絡遠程駕駛一輛位於幾十公里外自動駕駛示範區裏的汽車。

  前不久,一場“跨時空協奏”上演:館藏戰國曾侯乙編鐘的湖北省博物館,與館藏唐代“天風海濤”古琴的山東省博物館聯動,利用低時延、高可靠的5G網絡,用兩部5G手機同時直播,使相隔千里的編鐘與古琴共同演奏古樂曲,鐘聲、琴音幾乎完美同步,身處異地的藝術家們仿佛同臺演出……

  1G技術實現移動通話,2G技術收發短信,3G技術滿足圖片傳輸,寬帶化的4G技術讓即時通信、移動支付等蓬勃興起。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有望在多種場景下形成豐富的標誌性應用,深刻改變人的生産生活。

  5G的技術優勢要通過應用體現出來

  5G時代,一盞路燈會變成什麼?

  除了照明,它可能是一個通信小基站,無論從高度、間距還是電源配套,城市燈桿都能滿足5G的建站需求;它可能是物聯網傳感器的終端,具備對環境、人流、車流感知監測的能力;它還可能是路口的邊緣計算站,各類數據在路燈的邊緣服務器內匯聚、解析和轉換,把分析結果推送到顯示屏上……

  一盞路燈點亮的,其實是5G時代萬物互聯的新場景。在北京2019世界5G大會的展覽現場,遠程駕駛、4K高清同步課堂、網聯無人機等全新應用亮相,延伸著人們關於未來數字世界的想象空間。作為下一代通信基礎設施,5G技術鋪就的信息高速公路將帶動形成多樣化的應用。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余少華院士説:“同4G相比,5G傳輸速率提高了10至100倍,峰值速率達到10Gbps(吉比特每秒),時延達到1毫秒,能夠實現每平方公里100萬的海量連接。這分別對應著三大技術場景,即增強移動寬帶、大規模移動通信、高可靠和低時延。”

  余少華表示,5G技術有望在五大行業中得到率先應用,包括超高寬帶個人消費、車聯網、遠程控制、工業互聯網和城市智慧體。具體來説,包括自動駕駛、8K超高清視頻、超視距聯網無人機等。“從人人互聯、人物互聯,到物物互聯,再到人網物三者的結合,5G技術最終將構建起萬物互聯的智慧世界。”

  360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鴻認為,5G帶來的超強、高密度的接入能力和高速上傳能力,讓物聯網設備更容易部署。有了全方位、高密度的物聯網接入,很多傳統行業和企業才能真正擁有大數據,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應用才能成為可能。

  同前幾代通信技術相比,5G被認為是“技術跑到了應用前面”。關於5G技術能不能用、好不好用,也曾有過爭論。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認為:“每一代移動技術的引入,人們都曾為此爭論、苦惱、糾結過,歷史證明意義不大。”

  “2G的時候出現了分組交換的技術,當時誰都不知道有什麼用,後來發現這是移動互聯網最初期的形式;2000年前後,大家也不知道3G有什麼用,直到幾年後智慧手機出現,我們才知道手機能上網,還有如此豐富的應用。”全球移動通信協會高級顧問王建宙直言,5G的技術優勢必須通過應用才能體現出來,無論是消費級的應用,還是行業級的應用。

  開放的移動生態系統將成為5G發展基礎

  專家認為,5G與行業協同,將推動數字經濟生産組織方式、資源配置效率、管理服務模式深刻變革。據相關測算,到2035年,5G將擁有價值高達12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並在全球帶來2200萬個就業機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計,5G在2020至2025年將拉動中國數字經濟增長15.2萬億元。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車海平認為,5G的應用創新將為各行業數字化轉型按下“加速鍵”。他舉例説,通過5G和超高清視頻,可實現對港口、礦山和醫療手術等場景下專用設備的遠程操控,突破時空約束,提升生産效率;基於5G和人工智慧,能夠對工農業等領域的生産環節開展數字化再生産,採集而來的數據和知識再次注入生産裝備和工藝流程中,將優化並持續提升效率和質量。

  “5G應用不能只靠在實驗室裏想象,大量數字化應用需要與行業緊密結合。”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童夫堯指出,5G要實現對各行各業的賦能,重要的是用技術創造新的場景,並在落地過程中補充完善,實現螺旋式提升。

  5G只有與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融合,才能發揮技術的“乘數效應”。“5G發展不是一項技術的單打獨鬥,它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一起來促進傳統産業升級,孵化新的應用,催生新的業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尹浩認為。

  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認為,5G的最終落腳點是建立生態。“發展5G、應用5G是全社會的大事,各行各業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機遇。”他説,開放的移動生態系統將成為5G發展的基礎,5G絕不是少數運營商和製造商的遊戲,只有建立良好的生態,每一個參與者才能從中獲益。

  5G面臨建網運營成本較高、網絡安全等挑戰

  5G標準必要專利數量全球第一,智慧手機出貨量全球佔比超50%,已開通5G基站11.3萬個,5G套餐簽約用戶87萬……從2G跟隨、3G突破、4G同步,我國正在實現5G引領的新跨越。

  “我國在頻譜資源、基站站址數量及建設能力、消費者的認知和需求、行業與企業的參與度、政府的支持等方面都具備優勢。”徐直軍表示,我國擁有最完善的終端産業鏈與全球領先的5G技術,具備了建設全球最好5G的條件。

  但挑戰同樣存在,如目前面臨的5G建網運營成本較高、計費機制不完善、物聯網碎片化,以及存在行業壁壘、安全問題等。全球移動通信協會大中華區總裁斯寒介紹,5G單個基站的價格是目前4G基站的2至3倍,要達到現有4G網絡的覆蓋水平,基站總數將是4G基站的2至3倍。此外,單個基站的耗電量也較以往大幅增加。“新業務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成熟起來,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也需要一定週期。”

  尹浩分析,5G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應用,還面臨著存在行業壁壘、跨界融合不充分、“最後一公里”落地難等挑戰。“目前5G商業模式還是在消費端較多,在企業側相對較少,共建的合作生態尚未形成。”

  談及5G安全面臨的挑戰,亞信安全總裁陸光明認為,隨著新的服務模式、交付模式不斷出現,網絡和終端之間有可能産生更多的隱私洩露渠道,需從更加系統的層面來提供體系化的防禦解決方案。“未來,很多商業場景都與5G相連接,安全將成為5G發展中一個亟須關注的重要課題,沒有5G的安全,就很難有5G産業的健康發展。”

  專家表示,面向未來,各方應通力協作,進一步挖掘5G應用側的需求,打通技術、産業、資金等多個環節,面向生産、消費領域的新場景、新需求,持續推動5G技術落地。

編輯:高鶴溪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