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七”出征 打響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第二槍

2021-05-30 07:5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5月29日晚,長征七號遙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準確送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是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承上啟下的關鍵之戰,打響了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第二槍,將為天和核心艙送來首位“訪客”。

  長征七號火箭為何能成為天舟貨運飛船的“專屬列車”?其“身體”又蘊藏著那些秘密?記者採訪航天專家,一探究竟。

  天舟“專屬列車”

  長征七號火箭是為了滿足中國空間站工程發射貨運飛船而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因此也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天舟貨運飛船的“專屬列車”。

  2017年4月,長征七號遙二火箭成功將中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送入預定軌道。時隔四年後,長征七號火箭再出發,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送入太空。之後,天舟二號將與在軌運行的天和核心艙進行對接,完成燃料和物資的輸送,為後續載人飛船的發射奠定良好基礎。

  按照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規劃,今明兩年中國將連續實施11次飛行任務,包括3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發射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

  對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七號運載火箭試驗隊現場01指揮員、主任設計師徐利傑表示:“2年11次任務,環環相扣,就像接力賽跑,每發任務的成敗都將關乎中國空間站建造計劃能否順利實施。本次任務作為中國空間站工程建造階段承上啟下的關鍵之戰,牽動著億萬人的心。”

  從“零窗口”到“窄窗口”

  本次任務是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第三次發射,距離長征七號遙二發射已經過去了4年。在此期間,型號隊伍開展了大量的優化改進設計,不僅實現了從“零窗口”到“窄窗口”發射的技術跨越,另外還通過簡化、優化箭上測量系統、優化貯箱增壓設計等130余項改進,使火箭更加經濟、可靠,更有利於批量化生産和高密度發射。

  徐利傑表示,雖然長征七號火箭已經具備了“零窗口”發射技術,但是為了更好適應故障情況,提高火箭按時發射能力,型號隊伍經過努力,最終將精確到秒的“零窗口”拓展為2分鐘左右的“窄窗口”。換言之,如果火箭起飛時間的偏差在2分鐘以內,火箭就可以根據起飛時間自行修正飛行軌跡,保證貨運飛船仍然能夠進入核心艙所在的軌道面,提升長七火箭對發射任務的適應性。

  此外,科研人員還將火箭助推和一級尾端、一級後過渡段由複合涂層改為普通涂層;改進後簡化了施工工藝,縮短了生産週期。以火箭一級後過渡段為例,改進後生産週期由原來的18天左右縮短到13天,為後續批量生産奠定基礎。

  未來航天發射“主力軍”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是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基本型,以長征七號火箭為基礎,科研人員衍生出具備高軌發射能力的長征七號甲火箭。

  隨著兩型火箭技術方案的完善和性能的穩定,長征七號系列火箭可逐步替代中國現役長征運載火箭有關型號,成為中國未來航天發射任務的“主力軍”,執行更多的重大發射任務。

  除了天舟貨運飛船2年4次發射任務之外,進入空間站運營階段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還將每年保持2次發射的頻次。

  另外,長征七號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14噸,論“力氣”,比傳統燃料的運載火箭多出一半以上,因此它不僅可以實現大型有效載荷的發射任務,還可以搭配上面級或者二級採用多次啟動技術,實現太陽同步軌道大型有效載荷或多星組網發射。(完)(作者 郭超凱 陳潔)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