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超七成患者三年內停藥?首個《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診療現狀調研報告》發佈

2021-04-30 14:43:00來源:央廣網

  隨著我國人均壽命的不斷增長,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人口老齡化社會下威脅老年群體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嚴峻疾病。在中國,60歲及以上人群有1507萬癡呆患者,其中阿爾茨海默病983萬。日前,首個《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診療現狀調研報告》在第十三屆健康中國論壇“阿爾茨海默病診療調研報告發佈會”平行論壇上發佈,聚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就診狀況、服藥情況、照護人壓力、對政策的期待等多個方面。

  “當前,我國正步入老齡化進程加速期,人口老齡化速度和規模前所未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群體規模也隨之逐漸擴大。”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明義指出,關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迫切需要官、産、學、研、媒等各界積極行動起來,共同助力營造阿爾茨海默病預防、診斷、治療、護理的良好社會氛圍。 

  早期識別率低,知曉率、篩查率雙80%目標是防治重點

  此次調研由綜合醫院、精神專科醫院、基層醫院的臨床醫護人員推動,主要針對到院就診且符合納排標準的調研對象,覆蓋了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回收了2038份有效問卷,包括城市受訪問卷1436份和鄉村受訪問卷602份。

  “57.26%的患者們首要就診原因是出現記憶減退、愛忘事、糊塗、不認識熟悉的人等現象,絕大部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是在各種症狀出現後就診,體檢或認知篩查發現問題而就診者為10.06%。”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ADC)主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神經內科副主任解恒革解讀《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診療現狀調研報告》時強調,公眾對阿爾茨海默病早期信號的識別亟待提升,醫療機構開展相應體檢和腦健康或認知篩查的項目也遠遠不夠,應進一步推動把記憶體檢納入健康體檢。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探索開展抑鬱症、老年癡呆防治特色服務工作的通知》指出,到2022年,公眾對老年癡呆防治知識的知曉率提高到80%、社區(村)老年人認知功能篩查率達80%。解恒革指出,“雙80%目標應成為今後阿爾茨海默病防治工作的重點。”

  診療三大困境:復診率不高、藥物負擔重、用藥依從性低

  “24.39%的受訪患者表示從未去醫院參加復診,但阿爾茨海默病全程支持管理的關鍵就是定期隨訪與復診。”解恒革指出,阿爾茨海默病從輕度到中度再到重度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全程管理就像打一場持久戰,臨床上很多患者在同一時間被確診,最後的結局可能因在治療過程中是否堅持全程管理而有所不同。

  本次調研還顯示,儘管77.04%的受訪患者認同治療阿爾茨海默病需終身用藥、91.36%的受訪患者能感受到治療帶來的益處,但目前堅持服藥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比例相對較低,服用3年以上的患者比例不到三成,影響藥物治療的主要因素是價格、療效和副作用。

  “考慮到老年人往往伴有虛弱和多種軀體疾病,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藥物治療負擔相對較重。”解恒革強調,超八成受訪者期待政府提供財政支持,減輕患者家屬經濟負擔,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用藥負擔情況亟需關注。

  居家照護仍是主要形式,價值認同是重要動力

  儘管調研顯示我國阿爾茨海默病仍面臨諸多困境,但也有積極的方面。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ADC)常務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臨床研究室主任王華麗表示,“價值認同是家庭照護重要動力。調研發現,不少照護者認為自己因此更能體會到生命的尊嚴和價值、自我責任意識增強和更能理解患者,與患者關係也更加密切,從以往阿爾茨海默病照護負擔重、壓力大的刻板印象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了一些積極的方向。”

  調研發現,62.99%的受訪者傾向於居家照護。王華麗提示,目前在我國,阿爾茨海默病居家照護仍然是主要形式。居家照護要注意三方面:一是疾病管理,二是生活照護,還有就是安全照護。

  未來應繼續鞏固居家照護形式,並逐步提升社會化照護服務水平,同時也應積極做好照護者支持,關注到照護者的身心健康。同時社區要起到為家庭提供支撐的角色,構建多功能化的社區,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要把好基層這道關

  目前我國城鄉醫療資源配置仍不均衡,作為醫療水平相對較差的基層,照護服務、醫療待遇等不如一線城市,老人一旦患上阿爾茨海默病,意味著家庭面臨更加複雜的窘境。本次調研結果顯示,42.67%的城市受訪患者在1次就醫後就能被成功確診,而鄉村受訪患者的比例僅為22.81%。此外,鄉村受訪患者曾看過記憶門診的比例要顯著低於城市,有24.68%的受訪患者有過外地就醫經歷,此外,鄉村患者的用藥難度大、不配合治療的問題較為突出。

  如何加強基層阿爾茨海默病防控?

  “目前學科發展的優勢大多集中在城市,資源分佈不均衡,利用先進的技術包括遠程醫療這些資源很關鍵。”王華麗指出,應逐漸把優勢資源向基層轉移,縮小城鄉資源配置差距。

  “現在很多基層醫院並沒有設立記憶門診,怎麼辦?就診時就需要選擇醫院的神經科或者老年科,另外,很多精神醫院的專科也會有認知功能障礙的門診。”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ADC)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孫永安指出,自測量表評分達到一定的標準,就得需要到有記憶門診的專科醫院進行就診。

  此外,加強對基層醫生臨床診斷技能的培訓也至關重要,通過系統專業的培訓,可以幫助基層醫生通過具有代表性的主訴、特徵症狀及異常行為及早準確做出判斷。應加快推動開設基層記憶門診,讓專業的幫助不再遙不可及。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