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新時代民族高等教育

2021-03-17 16:11:00來源:人民日報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為進一步辦好新時代民族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荊斬棘,共同開發了祖國的錦繡河山,共同書寫了我們悠久的歷史,共同創造了我們燦爛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們偉大的精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廣泛拓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不斷鞏固和發展。辦好新時代民族高等教育,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愛國主義精神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教育引導廣大師生深刻認識到祖國統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團結是祖國統一的重要保證;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標,把愛我中華的種子植入學生心靈深處。

  健全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變成美好現實,需要培養一大批具有家國情懷,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紮根民族地區、熱愛民族工作的創新型、應用型、複合型高素質人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民族高等教育始終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同頻共振、同向同行,培養了大批適應時代需求的各民族優秀人才,逐步探索出一條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為國家戰略服務的獨特辦學之路,為國家統一、邊疆穩定、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進入新時代,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民族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需要主動適應國家發展大勢,以更宏觀、更長遠的視野統籌謀劃民族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推進教育評價體系改革,著眼於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要,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培養大批幹部和專業人才,為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建設各民族師生共有精神家園。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辦好新時代民族高等教育,一個重要方面在於建設各民族師生共有精神家園。一方面,堅持不懈開展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宣傳教育,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各民族師生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産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另一方面,充分運用新技術、新媒體,拓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網絡空間,推進“互聯網+民族團結”行動,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把互聯網空間建成促進民族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新平臺,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作者為中央民族大學黨委書記)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