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愛的武漢,終究會好”

2020-02-07 09:13:00來源:光明日報

  不吵,不堵車,沒有早高峰,空曠的火車站,寂寥的遊樂場。

  武漢,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

  “人與人被疫情隔離,心與心已連成一片。”這幾天,一部名為《武漢莫慌,我們等你》的視頻刷爆了武漢人乃至全國人民的朋友圈。

  2分零2秒的短片,讓武漢這個近來讓人心焦、心疼的城市,以真實的面貌與國人相見。

  千秋緲矣,百戰歸來。武漢曆來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關鍵時刻,這裡的每個人展現出的韌勁、爽烈、仗義,構成了今天的武漢之光。

  武漢人身上流淌著一股“韌勁”

  《武漢莫慌,我們等你》短片中,有一句武漢方言讓人印象深刻——“我信了你的邪(意為我服了你了)”!這句方言,一下子戳中了武漢人的內心,也道出了武漢人不服輸的一面。

  有人誤以為這個視頻是武漢的最新城市宣傳片,其實並不是。湖北廣播電視臺壟上頻道形象工作室主任殷濤告訴記者,這是他們自發策劃的産品,由團隊7人完成。

  “疫情發生之後,醫護人員在前線‘戰鬥’,我們媒體人也想做點事,我們想通過短片表現出這座城市平凡人身上的那種韌勁。”短片中有24小時工作的醫生,還有火神山醫院的建設者。1989年出生的樂舒婷説:“自接到任務開始,團隊成員們,從大年初一一直忙到大年初八,每天睡兩三個小時,醒來繼續幹。”

  “我們也會怕,但我們都很愛武漢,這裡是我們的家。”樂舒婷説,她出門拍攝,丈夫阮翔開著車,帶著她滿城轉悠,尋找最合適的拍攝素材。

  如何用短片表達武漢人身上的這股韌勁?他們拍攝了武漢的歡樂谷,過去充滿歡聲笑語的地方,如今變得寂靜。他們去了火車站,拍了多條火車軌道,此刻沒有一輛高鐵開走。與之對比的是,一線醫務工作者和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一片忙碌。

  為了讓後期配音更好地感染情緒,樂舒婷甚至在家裏錄了一個旁白的小樣,將背景音樂開到最大聲,當自己錄到最後那句“我信了你的邪”,她泣不成聲,“用接地氣的表達,才能有武漢味,才更加提氣!”

  歷經風雨,武漢人的韌勁才會更加明顯。正如《武漢莫慌,我們等你》中所説:“等地鐵裏的人多到擠不上這一班,等大排檔裏吵到必須扯著嗓子説話,等去武大看櫻花的人比花還多,等過早搶不到最愛的那碗熱幹面,等汽車把二橋堵得望不到頭,我們可以笑著飆一句,我信了你的邪。武漢,我們等你;也請你們,等等武漢!”

  短片中的“等”字,並非被動等待,而是一同出發。與他們一樣,很多武漢人快速行動起來。

  2月3日,一首抗擊疫情主題的公益歌曲《我希望》在網上傳播開來。歌曲講述了一個孩子對自己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母親的思念和期盼。“醫護人員堅守崗位,想為他們創作一首歌曲,展現出武漢人的韌勁。”歌曲演唱者、武漢傳媒學院音樂系教師吳巍麗説,詞曲作者是她的老同學、湖北理工學院青年教師姚蘭。

  這不是少數人在努力。在吳巍麗和音樂界朋友的“棚蟲”微信群裏,大家發起了一個網絡接力唱活動,20多位歌手和音樂人用手機錄音,同唱一首《加油武漢!祝福武漢!》。“雖然我們這首歌是以醫務人員為主角,但展現的是武漢人面對困難,迎難而上,從容克服的精神。”

  平凡力量,聚成武漢之光,正如一位武漢網友的留言:“我深愛的武漢,終究會好。”

  “爽烈”地應對是武漢人的本能反應

  走進華中農業大學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金梅林給記者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湖北人身上的爽烈之氣。

  “我馬上聯絡相關領域的專家。”“我馬上開車過去。”“我們馬上著手寫項目的建議書。”與記者談起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應急科技攻關研究項目的啟動過程,華中農業大學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金梅林用了三個“馬上”,語氣有些急切。

  “救人如救火,我們只能跟時間賽跑。”多年來從事疾病防控領域研究的金梅林,在多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都衝在了前面。

  這次,由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牽頭、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研究員任組長、金梅林等13位相關學科專家組成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應急科研攻關研究專家組迅速成立,同步啟動了應急科技攻關研究項目,圍繞疫情相關特徵,快速確定了著重在快速檢測技術産品研發,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規律及臨床診治、抗病毒應急藥物和抗體類藥物等8個方面開展科技攻關。

  金梅林告訴記者,現在全國人民都在盡最大力量馳援武漢,武漢人更應該展現良好精神風貌,“爽烈地面對問題,不被眼前困難壓垮,我們的背後是全中國,我們有信心戰勝疫情”。

  車程13公里之外,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國際教育學院黨支部書記、副院長許峰正在麻利地佈置任務,與記者的交談語速飛快、乾脆直率,“面對疫情我們絲毫馬虎不得”。

  前幾天,一位坦桑尼亞籍留學生伊利亞向許峰求助,反映自己出現渾身刺痛、發抖、胸口發熱、呼吸困難等症狀,並伴有咳嗽,情緒極其緊張。學院第一時間安排其前往校醫院檢查,檢查結果顯示一切正常,大家松了一口氣。

  “這位學生的情緒仍然很緊張,我們老師每天都給他多次發信息,詢問他的身體狀況。”許峰説,兩天后這位學生反映情況好轉,緊張情緒隨之消散。

  面對留學生,許峰坦言工作的壓力不小:“留學生公寓內660個房間已全面消毒,對接物業服務中心做好每天公共衛生間、公共廚房和公共區域衛生消毒、通風,在留學生公寓樓內每層的公共衛生間、公共廚房放置消毒液和洗手液……必須事無巨細都考慮到。”

  學校的老師被快速地動員起來。他們設置了聯絡員制度,以國別將在校國際學生分組並設置教師聯絡員,發動在外地休假的教師20余人,組建微信聯絡群,把437名在武漢的留學生分為18個組,實行點對點網格化管理,形成一對多師生雙向聯絡制,通過微信群等渠道實時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動態及個人動向。

  正如一位留學生所説,面對疫情,他們也有過擔心,但是看到學校組織有序,看到新聞報道中全中國都在迅速行動,也就不再擔心了。

  這就是武漢人爽烈性格的典型表現——行動快,敢擔當。這樣的執行力,讓人們看到了中國抗擊疫情的決心。

  武漢人的“仗義”從不缺席

  有人説,武漢人的性格中,有一種“敢為人先”的精神,面對疫情,這座志願者之城又處處閃耀著人文關懷。兩種精神,激烈碰撞融合,體現出的是武漢人的仗義。

  疫情之下,武漢面臨著許多困難。對於普通人尚且如此,鰥寡孤獨者更甚,不過這難不倒武漢人。“我們春節剛發起了‘愛心進社區’活動。短短四五天,在我們的朋友圈中就募捐了120萬元現金,物資也有兩百餘萬元。”梅欽鵬説。

  54歲的梅欽鵬是湖北省公安廳的處長,作為公安幹警的他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都還在值班,但是脫下警服後他就以一個志願者的身份第一時間投身了社區公益。

  “我們救助的主要對像是武漢底層困難群體,包括殘疾人家庭、孤寡老人家庭、低保家庭和環衛工人。他們因為收入低、行動不便,以及禁行限制,疫情期間基本生活物資非常匱乏。”他説。

  “這幾天,依靠街道和社區的幹部,我和小夥伴們點對點上門捐贈。五天時間(1月30日至2月3日)已先後捐贈武漢6個街道約9700戶貧困家庭,每戶捐贈蔬菜約32斤,共計約155噸,價值近百萬元。從4號開始,我們的工作重心轉向武漢市的福利院、養老院、救助站等民政系統的基層福利單位,向他們提供抗擊疫情期間生活所需的米油蔬菜等食品。”梅欽鵬説。

  梅欽鵬只是眾多武漢人的一個縮影,此時,還有許多仗義的武漢人正在行動。

  2月3日23點多,武漢大學一個輔導員的手機響了起來。打來電話的是一位來自離異家庭的在校生,她和奶奶兩人在漢口的家中過年。“3號當天,這個同學的奶奶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住在另一處的爸爸連夜去醫院掛號,而她和生病的奶奶在家。她極度害怕,心理接近崩潰時給輔導員打了電話。”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本科生工作辦公室主任周立超説。

  “通過學校的多方協調,4號就讓這名同學的奶奶得到收治住院。這位同學和她的爸爸進行了分開隔離,我們也一直關注她的心理狀況,給予心理援助和關懷。”

  因為疫情,大學將推遲開學,但是高校裏的輔導員卻早在家裏開始了工作。一些學生已經回家,短時間內不會返校,輔導員要日夜留心、積極疏導。還有一些學生滯留學校,在特殊時期,學校對這些學生也要有妥當的照顧。

  “目前,留在學校的學生在宿舍裏不用出門,早中晚三餐都是學校配送。學校裏有一個自強超市,是我們開通的線上購物配送服務,商品直接送到宿舍門口。”周立超説。

  疫情,給武漢人帶來了困難,也讓更多人團結起來,這是武漢之光,讓這座英雄城市一路向前。正如一位武漢人所言:“二月已來,春天也就不遠了,期待的櫻花、熱幹面也會如約而至。我為什麼有信心?因為我是武漢人,因為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

  (光明日報武漢2月5日電 本報記者 章正 李盛明 晉浩天 安勝藍 盧璐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