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為路遊蘇北:一詩一景一境界 一站一程一人生

2019-12-04 09:14:00來源:你好台灣網

  你好台灣網南京12月3日消息(記者 李展鴻)孔子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與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如今,人們對旅遊的期待已不再是簡單的看看景、拍拍照、買買特産,而是越來越追求文化精神方面的體驗與獲得,追求有“詩”的“遠方”,追求“萬里路”中的“萬卷書”。

  11月25日至11月28日,由江蘇省文旅廳與中國旅遊報社共同主辦的“一詩一景遊江蘇”媒體采風活動走進江蘇,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日報網、中國旅遊報、中國網等媒體記者與國內旅遊達人組成的采風團分南北兩線,深入南京、蘇州、鎮江、揚州、淮安、連雲港、徐州等地,以詩歌為路,走訪“詩中景”,吟誦“景中詩”,報道江蘇優質的旅遊資源與文旅融合的先進做法。

  揚州風光(攝影 采風團盧剛)

  【蘇北 江山信美因人勝 一詩一景一人生】

  常道,“天下三分明月夜,兩分無賴是揚州。”中國地大,可能在北方人的印象中,江蘇就意味著江南,所以,相對於蘇南久負盛名的南京、蘇州、揚州等水韻名城來説,兼具有北方氣質的蘇北之地在旅遊知名度上似要稍遜一籌。

  不過,“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隨著人們對旅行中精神需求的不斷提高,以及各地對文旅融合的大力推動,蘇北地區優美的風光與深厚的人文開始緊密融合,煥發光彩。蘇北之地本不尋常,在這片英雄文豪匯聚的土地上,高祖霸王為徐州站臺,吳承恩與孫悟空代言花果山,淮安的點將臺記錄韓信的悲喜,連雲港的雲臺山可是曾經的蓬萊?這裡有雲天山水,也有故事詩篇,遊客至此,若能細細品味,則可得:一詩一景一境界,一站一程一人生。

  徐州沛縣博物館劉邦塑像(攝影 采風團張春華)

  【連雲港 蓬萊勝境在腳下 新時代寫“新西遊”】

  蓬萊,兩個縈繞著神雲仙氣的漢字,一座傳説中隨波漂動幾十年才出現一次的海上仙山,自古以來讓多少人為之著迷。從《山海經》《列子》的記載到民間海市蜃樓的傳説,歷經秦始皇派徐福東渡和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蓬萊”已成為人間仙境的代名詞。

  在江蘇省北部,東海之濱,有一座名字非常浪漫的城市——連雲港。連雲港古稱海洲,若單從名字來看,無論是海上之洲還是連著雲海的港口,如果真有蓬萊仙島,那這裡就是離仙島最近的地方了。宋代文豪蘇軾至此,也不禁浮想聯翩:

  鬱鬱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

  舊聞草木皆仙藥,欲棄妻孥守市阛。

  連雲港雲臺山(你好台灣網 圖 李展鴻 攝)

  當然,現代人已很難相信世上真有隨波浮動、仙人聚集的仙島,但對於像仙島一樣的美好世界的憧憬與幻想,則依然激發著人們的想象力,讓人在現實生活中留存一份詩意的浪漫。而事實上,連雲港之所以會被古人認為是最接近仙島的地方,其自身的山水風光與人文底蘊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如其名,今天的連雲港本身就是一座浪漫之城,這裡有雲,有山,有海,有島,有港,而且相連相合、相融相生。千萬年的地質運動,讓這裡的山海産生了“滄海桑田”的互動轉變,許多曾經的海中孤島,變成了現今的陸上高峰。登上雲臺山,觀滄海、望白雲、俯瞰人間港口,想象世外仙山,使人胸襟暢闊,直入莊子《逍遙遊》的自由境中。恍惚間不禁會懷疑,腳下的山,是否就是傳説的蓬萊仙島,浮上了海面呢?

  雲臺山雲景 像擁有“垂天之翼”的化鵬之鯤(你好台灣網 圖 李展鴻 攝)

  連雲港的另一座山,江蘇第一高山花果山,則激發了吳承恩寫《西遊記》的無數妙想。今天我們登花果山,一路仍能看到《西遊記》中多處原型,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南天門,通往東海龍宮借定海神針的水簾洞,以及大聖出生留下的半邊“石卵”等等,加上隨處可見的野生猴群,配以千年的古寺與銀杏,讓一座花果山妙趣橫生,動靜相宜。

  花果山水簾洞(你好台灣網 圖 李展鴻 攝)

  花果山 (你好台灣網 圖 李展鴻 攝)

  花果山 (你好台灣網 圖 李展鴻 攝)

  在花果山上,不時能見韓國的遊客,問問他們在韓國的電視上是否也能看到《西遊記》,回答説能看見很多版本,但還是大陸拍的最受歡迎。據連雲港市文旅局梁繼東處長介紹:“連雲港現已推出往返韓國與連雲港的‘中韓輪渡’,通過中韓輪渡,越來越多的韓國客人來到連雲港遊玩,同時也有很多江蘇的客人乘坐渡輪到韓國去旅遊。但我們還不想局限於此,下一步,我們打算聯合多個地方,整合旅遊資源,規劃一些好的線路,讓乘渡輪來到連雲港的韓國客人不要僅在連雲港停留兩三天就回去了,而是希望他們以連雲港為一個來中國的港口,能夠繼續往西,讓他們到江蘇,甚至全國各地深入遊玩。”

  據梁處長介紹,作為西遊文化發源地和“一帶一路”交匯點強支點城市,連雲港正著力構建新亞歐大陸橋,譜寫新時代下的“新西遊記”。

  梁繼東接受採訪(你好台灣網 圖 李展鴻 攝)

  關於蓬萊仙島,李商隱寫道:“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對於今人來説,我們不必再去討論仙島是否存在,也不能坐等有一隻青鳥會突然為我們探明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所以,如果要用一句詩來配花果山這一景,新時代下的我們或許更該引用一句不是詩的詩,出自已故著名詞曲作家閻肅之手,我們都非常熟悉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的主題曲:

  敢問路在何方?

  路在腳下。

  遊客在雲臺山留影(你好台灣網 圖 李展鴻 攝)

  【徐州 高祖擊築唱大風 霸王戲馬鄉情濃】

  十一月,走在徐州市的沛縣,秋風正濃。兩千二百一十四年前,同樣在這裡,同樣的風,拂掠著一個曾經遊手好閒後來卻成就偉業的沛縣人,風中雲下,他擊築高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兩千多年過去了,這短短的三句詩歌,仍以其吞吐天地的豪邁氣概,情真意切的鄉土情懷,與保衛國家的深沉憂思,震撼著我們,感染著我們,啟示著我們。

  這首詩,名叫《大風歌》,作者,漢代開國皇帝劉邦。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6年)秋,劉邦率軍擊敗叛軍英布,班師途中,他回到了自己的故鄉,與昔日朋友、尊長暢談歡飲,酒酣興至,一吐胸臆 ,於是有了這首《大風歌》。

  歌風臺上聽風吟,秋風一束貫古今。登上沛縣漢城公園景區的歌風臺,回到那個時空的瞬間,你會覺得,歷史其實並不遙遠,思索簡短的三句詩歌,你會發現,千年風動,白雲蒼狗,無論世界怎樣變換,中國人還是那麼熱愛自然,熱愛鄉土,熱愛家國。

  歌風臺(攝影 采風團張春華)

  都説成王敗寇,但歷史並不總是那麼無情。

  在沛縣所屬的徐州市,有一處徐州市現存最早的古跡——戲馬臺。公元前207年,秦滅,劉邦的對手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即今徐州),于城南山上,構築崇臺,以觀戲馬,此即戲馬臺。

  在戲馬臺景區內的一間陳列館中,有兩塊相對的石碑,碑上各鐫詩一首,為我們講述那段流傳至今的愛情故事——《霸王別姬》。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歌盡處,劍過粉頸,淚灑烏江。這便是項羽的《垓下歌》與虞姬的《和項王歌》。公元前202年,劉邦困項羽于垓下,四面楚歌聲中,這兩首詩歌無疑是絕望的,但也正因其在絕望中所表現出的人的堅定信念而偉大動人:失去所愛,生不如死。

  戲馬臺陳列館畫作《霸王別姬》 (你好台灣網 圖 李展鴻 攝)

  歷史學家評項羽之敗,言其不都長安而都彭城是一大失策。而在戲馬臺上,我們卻又能感受到這位江蘇宿遷出生的蓋世豪傑眷戀鄉土的心情,他更願在家鄉與鄉里子弟及心愛之人一起生活,而不願遠赴西安道寡稱孤。

  這是一個軍事戰略天才,他帶江東子弟破釜沉舟終滅暴秦,是司馬遷《史紀》中唯一列入“本紀”卻並未做過帝王的人;這是一個極為重情之人,是在末路還唸唸不忘“虞兮虞兮”的人,是因愧對江東父老而放棄渡江的人。李清照寫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江山信美因人勝。”宋代陳師道在戲馬臺的這句題詩,真可謂一語道盡人間情。失去了虞姬與子弟兵的項羽,再美的江山看起來也愁雲慘澹,而回頭想想甫平叛亂回到故鄉的劉邦,大風中的豪歌裏,是否也隱藏著幾許缺少鄉情與親情的無奈和孤獨?而又正是這些傳奇的故事與動人的詩篇,為“江山信美因人勝”作了最好的現代註釋。

  戲馬臺景區 (你好台灣網 圖 李展鴻 攝)

  【淮安 鑽胯一市笑韓信 登臺三軍驚淮陰】

  看過廟的人都知道,無論什麼廟,安放神靈或人物塑像的時候,放于兩側的人物其地位是一定要比中間那位低的。但是,在淮安市碼頭鎮,就有那麼一座廟,一代開國之君只能作為配角立在廟中一側,而這位皇帝手下的一名將軍卻大馬金刀地穩坐中間。

  皇帝名叫劉邦,將軍名叫韓信。

  韓信廟(你好台灣網 圖 李展鴻 攝)

  韓信在淮陰,少年相欺淩。

  屈體若無骨,壯心有所憑。

  一遭龍顏君,叱吒從此興。

  千金答漂母,萬古共嗟稱。

  李白的這一首《贈新平少年》,可説將韓信一生中的燦爛之處都精準大氣地概括到了。

  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出生於淮安的韓信被後世譽為“兵仙”“戰神” “王侯將相,國士無雙。”今天我們常用的很多成語都源自於他,“暗度陳倉”“背水一戰”講的都是韓信用兵的經典案例,“一飯千金”講的是知恩圖報,而“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則隱隱為他日後“功高震主,鳥盡弓藏”的人生悲劇埋下了伏筆。

  關於韓信的成語之中,要數“胯下之辱”最有意思,因為這可以説是一個同時擁有相反的兩個意思的詞了,現在我們形容受到了很大的屈辱叫受到了“胯下之辱”,而正是能忍受“胯下之辱”的度量才成就了韓信日後的無數功名。

  在韓信故里景區內,有一座小小的“胯下橋”,河水從橋窄窄的“胯下”悠悠流過,穿過碼頭鎮,最終匯入寬闊的河流,看著這座橋,也就更加理解李白詩中的那句“屈體若無骨,壯心有所憑”了。

  看似不起眼的一座橋,其中的意味卻如此深長,這便是文化帶給我們的旅行體驗。

  胯下橋(你好台灣網 圖 李展鴻 攝)

  “江山信美因人勝,萸菊逢辰滿意開。” 如果您是一個追求文化精神體驗的旅行者,您一定要去一趟蘇北,當然,蘇南地區的名城大市是更不消説。

  正如江蘇的旅遊宣傳口號所説:“水韻江蘇,有你會更美”。作為A 級景區、5A 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省級旅遊度假區數量都排在全國第一的省份,這裡還有更多的精神寶藏,等待熱愛旅行的你前來發現。

  采風團合影(攝影 采風團張春華)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