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小鎮打造“小而美” “小而精”台灣機電産業園

2021-05-13 09:20:00來源:中新網

  在位於南京南部、距主城區1小時車程的溧水區和鳳鎮,有個和鳳台灣機電産業園。中新網記者日前在探訪該園區時發現,産業園面積不算大,規劃面積為3平方公里,卻“磁吸”了一批高度聚焦機電領域的台資企業,且形成了産業鏈上下游配套。

  南京市溧水區和鳳台灣機電産業園航拍圖。南京市溧水區和鳳鎮宣傳辦 供圖 南京市溧水區和鳳鎮宣傳辦 供圖
  南京市溧水區和鳳台灣機電産業園航拍圖。南京市溧水區和鳳鎮宣傳辦 供圖

  不一樣的台資聚集地 

  “雖説溧水的台企數量不能和國家級開發區相提並論,但我們的特點是‘小而美’‘小而精’。在溧水,高端製造業是工業名片,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機電智慧製造特色明顯;綠色資源豐富,青山綠水的美麗鄉村,是很多台胞的‘休閒打卡地’。”南京市溧水區和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陳玉銘表示。

  陳玉銘介紹,和鳳台灣機電産業園自2003年創建以來,已入駐32家知名台企及配套企業,初步形成了以台灣大同、高崎電機、傳仕重工、京成精密等為代表的台資機電製造主導産業。2020年,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産值達32.1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4.5%。

  陳玉銘表示,當前,溧水區製造業是南京製造業的主陣地之一。隨著長三角蘇南等地土地資源緊缺、人力成本走高,溧水良好的産業配套和營商環境能夠承載台企更多地到此集聚。

  以和鳳台灣機電産業園為例,未來3年,這裡將力爭形成百億級産業規模,打造長三角具有影響力的台灣機電産業園區,進一步匯聚台資企業。

  南京市溧水區和鳳台灣機電産業園航拍圖。南京市溧水區和鳳鎮宣傳辦 供圖 南京市溧水區和鳳鎮宣傳辦 供圖
  南京市溧水區和鳳台灣機電産業園航拍圖。南京市溧水區和鳳鎮宣傳辦 供圖

  台資企業“川流不息” 

  中新網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産業園內,很多台資企業的工廠設備、辦公室電腦上都貼著紅色春聯,上面寫著“川流不息”。

  經打聽得知,這些春聯都是台商手書、彼此之間相互贈送。而“川流不息”寓意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川流不息”,也是和鳳台灣機電産業園中台資企業的真實寫照。

  南京高崎電機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榕鋒,是進駐該産業園的第一個台商。

  “我做機電行業有33年了。年輕時,我在台灣白手起家。台灣市場畢竟有限,大陸市場更大、機會更多。”徐榕鋒説。

  在他看來,溧水地處南京南部,靠近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交通便利。産業上,當地聚焦高端製造,周邊機電産業配套完善,輻射整個長三角區域。南京高校、科研機構數量眾多,人才資源豐富。

  徐榕鋒告訴記者,科研創新能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此,南京溧水高新技術産業投資有限公司、東南大學、南京高崎電機有限公司三方合資,成立了南京金崎新能源動力研究院有限公司,針對未來高速電機、特種電機市場發展方向進行産品研發。企業不僅獲得了資金支持,研發能力也得到大大提升,在機電領域贏得了市場先機。

  經徐榕鋒引薦介紹,他“朋友圈”裏的十多位台商朋友最終在此落戶,他也被這裡的台商親切喚做“老大哥”。

  南京傳仕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育勝,是被徐榕鋒引薦到此落戶的台商之一。

  接近上下游客戶、機電産業鏈集聚程度高,是陳育勝下決心到溧水創業的最重要因素。“新能源車的客戶附近有六七家,供應商基本在百公里半徑內。從産業配套、産業鏈上下游的角度來説,距離接近,成本就能大大降低,從而提高效率。”陳育勝表示。

  南京市溧水區和鳳台灣機電産業園。 朱曉穎 攝
  南京市溧水區和鳳台灣機電産業園。 朱曉穎 攝

  政府甘作“店小二” 打造“溧水服務” 

  “溧水服務”讓陳育勝印象深刻。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政策引導和服務下,他們的廠房用了11個月就建設完成,于2019年投産。

  去年雖然遇到新冠肺炎疫情,他們的産值不降反升,達到了9000萬元。陳育勝説:“今年我們信心更足,計劃把産值做到2億元。”

  溧水區和鳳鎮企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2020年園區內台企運行平穩,出口額普遍增長了40%左右。

  溧水區和鳳鎮建設管理服務中心負責人見證了和鳳台灣機電産業園的從無到有。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對入駐台資項目,他參與過規劃審批、開工建設、施工管理、竣工驗收的全流程。“對落地項目,我們爭取讓台資企業儘早開工、儘早投産,讓台商感受到‘溧水速度’。”

  “我們從産學研的角度,幫助高崎電機和東南大學進行對接,成立了研究院。現在高崎電機還獲評了江蘇省超高效電機驅動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溧水區和鳳鎮科技站負責人介紹。

  記者在走訪中看到,除了工業配套,這裡為台商打造的“職工之家”也全部完工,有籃球場、網球館、羽毛球館等運動休閒場所。

  “我們希望台胞在這裡不僅事業有成,更能享受生活、享受人生”。陳玉銘説。(完)

編輯:張依依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