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博會”為“兩岸匠心”拓商路找訂單

2021-05-07 10:3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第十五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台灣工藝美術精品。 林劍冰 攝

  在5日落幕的第十五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以下簡稱“藝博會”)上,第一次參會的台灣傳統燈籠傳承人康桂箖接到不少訂單。她帶來的60多種燈籠形形色色,備受一些同為參展商的大陸企業青睞,用於營造美學空間的詩意氛圍。

  本屆藝博會以“匠心兩岸 品質生活”為主題,力推將生活藝術化的各品類産業,不但同期召開首屆(中國)香文化産業大會,還將第十二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和第七屆中國泥塑造像技藝大賽,以及兩場省級、國家級工藝美術大賽與文旅業需求融合起來,增加創意的量産機會。

首屆(中國)香文化産業大會廣邀海峽兩岸香文化專家共襄盛舉。 楊怡玲 攝

  據藝博會組委會透露,4月29日至5月5日,兩場盛會主會場和8個分會場參觀人數近40萬人次,實現産品成交金額5億多元(人民幣,下同),簽訂合同金額2.2億多元,意向合同金額4億多元,微拍堂線上成交金額2000余萬元。

  獨具生活美學的台灣工藝美術在此間尋求到用武之地。本屆藝博會台灣展區分別由台灣頂級工藝協會展出台灣木雕、玉石雕、陶瓷、漆雕等;中華(台灣)文創會帶來陶瓷;一家文化傳播公司則組織展銷閩臺民間彩繪傳統燈籠。

  在閩臺民間彩繪館裏,據稱是台灣唯一燈籠觀光工廠的台灣光遠燈籠斬獲不少訂單。作為家族油紙傘第三代傳人,謝志成仍堅持採用台灣三年生桂竹、台灣産節紗布等原材料,但他向記者坦承,這些傳統手藝的前景“已經轉移到大陸市場了” 。為此,他特地尋找到福建泉州燈籠工匠進行傘與燈籠的技藝融合,獨創出獨樹一幟的傘燈。

  台灣頂級工藝協會理事長葉志誠雖人在台灣,卻密切關注展會傳出的大陸惠臺政策和鄉村振興資訊。他認為,除産品落地外,台灣創作家在活化老建築為觀光創意園區方面頗有經驗,兩岸應有合作空間。

  “需以精品意識守住千年工藝,這是兩岸業者面臨的相同課題。”中國傳統工藝美術青年大師、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常委陳玉樹也表示,藝博會成為一個契機,鼓勵業界打造能夠喚起兩岸中華文化共同記憶的作品。

  首屆(中國)香文化産業大會廣邀海峽兩岸香文化專家、工藝美術大師共同搭建以文化為核心、香産業可持續發展的公益平臺。觀察家指出,地處中國東南沿海、具有對臺區位優勢的莆田發力培育香産業,有助於吸引台灣人才,促進兩岸香産業融合,並有機會合力“香約”絲路沿線國家文明互鑒。

  資料顯示,作為全球最大的沉檀香集散地之一,莆田在國際香料交易市場中十分活躍,在當地最大的工藝品交易集散地——莆田工藝美術城中,500多家商戶有九成在經營香文化相關産品。

  “工藝美術産業是莆田的傳統優勢産業,未來極有可能發展成為莆田第二個千億産業。”莆田市常務副市長傅冬陽説,近年來,莆田重點培育和打造香産業作為工藝美術産業的新興增長點。

首屆(中國)香文化産業大會展場。 楊怡玲 攝

  日前,莆田市出臺促進工藝美術産業轉型升級九條措施。其中一條即要求豐富産業品類,培育發展香産業。具體包括引進各類高端資源及專業人才;推進香業展銷中心、香業種植基地建設,打造國內首家香産業垂直互聯網平臺,在團隊運營補助、場地裝修補貼等方面給予專項支持。

  “這也為台灣香産業提供了發展空間。”福建省沉香協會會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鳳榮表示,傳統工藝美術行業健康發展首要打牢人才基礎,要結合年輕人喜歡的題材,走進現代人的生活。“在這些方面,我們需對台灣人才及台灣經驗應予以更多重視。 ”(完)(林春茵 林劍冰)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