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工作群,為何有人不領情: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須量、質並舉

2021-03-22 09:49:00來源:新華網

   隨著中央加強對指尖形式主義的整治,多地陸續對微信工作群等線上辦公平臺進行集中排查清理。一些臨時群、僵屍群被解散,一些必要的工作群整合,大大減輕了基層幹部的負擔。

   然而,半月談記者在基層調研時發現,一些幹部對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高度贊同,但對將微信工作群“解散了之”、單純壓縮數量並不十分認同。

  1

   人多了,如何發言傷透腦筋。

   西北某地級市扶貧辦副主任是一名東西部扶貧協作挂職幹部,交接工作後還未到崗就已經被拉入微信工作群。雖然群數量比預想的少,但群成員卻非常多,“省、市、縣的領導全在群裏”。

   這名幹部説,因為是新人,加上各級領導都在,所以每一條消息自己都要認真考慮好久才回復,當時還在交接工作,耗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同事們肯定也覺得為素未謀面的新同事絞盡腦汁編發歡迎詞是負擔。”她表示,群內的“歡迎儀式”斷斷續續持續了一天的時間才徹底結束。

   2

   內容多了,“爬樓”找“幹貨”費時費力。

   一名西北縣級扶貧辦幹部表示,從2020年起,當地陸續開展微信工作群整治活動,他手機裏的工作群數量直線下降。“群少了之後,又有了新問題,整合過後的工作群內容更豐富了,發佈的消息更多了。”這名幹部説,下鄉是他日常重要的工作之一,有時下鄉途中信號不好,群內的消息不能及時看到。他怕錯過重要信息,就要下班後“爬樓”找“幹貨”。

   “工作群整合過後也就兩三個,但每個群發佈的內容一天有時能達到幾百條。半天爬不完,臨時有信息需要回復,回完再往前找,手都能翻抽筋。”他説。

   3

   群主壓力大了,創建、解散忙得不可開交。

   一名縣級宣傳部工作人員因為經常要和不同領域的人實時對接,成了多個工作群的群主。他説:“建群容易解散難,拉人容易踢人難。”

   “我負責外宣工作,一些臨時活動建群溝通更方便,但沒有養成及時解散群聊的習慣,後來換了手機或者微信出了故障再次登錄時,就找不到以前的群了。”這名幹部表示,自己按照上級要求,解散一些臨時群時,花了不少時間,“先找到群,再解散它,‘找’這一步特別麻煩”。

   “以前同事工作有調動,本人不退群,我會私聊後將其移出群聊。但現在每個群的成員構成複雜,人數又多,不改備註又勤換頭像的成員讓我特別為難。”這名幹部説,尤其是遇到領導調動,作為群主不敢將其移出群聊,只能重新建群,一個個邀請,再把原來的群解散,耗功夫、費心思。

   多名基層幹部表示,微信工作群整治開展以來,多群消息轟炸的現象明顯改善,但如何高效利用微信群便利服務工作仍存在難點。

   要繼續嚴控固定工作群的數量,臨時群聊的管理需做到“隨用隨建、及時解散”,但其數量限制需視實際情況而定。有幹部表示,一些地方明確限定工作群的數量不能超過多少個,人為增加了用好工作群的壓力,也是一種形式主義。

   微信只是一種網絡社交工具,之所以出現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究其根本還是線下形式主義,一刀切式的“建群匆匆、退群也匆匆”的整治方式容易背離初衷。

   受訪基層幹部認為,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不僅要重視量的控制,更要抓質的提升。下一步整治重點應放在工作群發佈內容規範和“群規群矩”建立上。多講“幹貨”,少説廢話,讓工作群更加有序,最大化發揮社交平臺輔助和服務工作的功能。(記者 宋常青 馬莎)

編輯:李瑞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