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戰的民意與民心

2020-05-11 19:07:00來源:中國時報

  所謂“偏獨趨勢不可逆轉”只是台灣社會的“淺層民意”,並非表層浪花底下的“深層水流”。無論民進黨如何打著“台灣主流民意”的旗號騎劫台灣民心,兩岸關係最終要由兩岸人民的民意與民心説了算。

  島內“獨派”頭目辜寬敏名下基金會日前再將所謂“制憲公投”搬上臺面,大陸網友:這是要按統一快捷鍵?

   近期以來,無論是台灣的“急獨派”蠢蠢欲動,還是大陸的“武統派”煽風點火,無不以台灣的民意調查作為論斷依據。的確,主流民調機構的數據都顯示,台灣人的“主體意識”與“反中”情緒持續高漲,對“一國兩制”更是一面倒地説不,兩岸關係著實不容樂觀。但所謂“偏獨趨勢不可逆轉”只是台灣社會的“淺層民意”,並非表層浪花底下的“深層水流”。何況“民意似流水,民心大如天”。當權者不僅要傾聽民意,更要敬畏民心。

  首先,民意與民心密切相關,卻不能混為一談。大陸涉臺學者王建民去年曾發表《台灣民意問題十個關係簡論》一文,在他看來,民心是一個地區一定時期內民眾的社會心態、社會認知與價值觀;民意是民心的表達方式之一,卻又不能完全代表民心與反映民心。民意可以操縱,民心則難以造假。

  

蔡英文、韓國瑜 資料圖  

  在台灣,政治人物或以操弄民意為樂事,或在追逐民意中迷失自我,傾向於將民意混同於民心。在大陸,沒有類似台灣的頻繁民調,卻不代表大陸沒有民意,更不代表中國共産黨忽視民心。

  其次,台灣的民調虛虛實實,主要政黨都以“代表台灣主流民意”自居,但什麼是台灣的民心就言人人殊了。 如果作精神與物質的粗略二分法,相比變動不居的民意,近年來台灣的民心有兩個比較穩定的特徵。其一是“堅持當家做主,珍惜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其二是“追求經濟社會進步及由此帶來的個人或家庭生活改善”,或曰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前者決定了台灣人對大陸有警惕,對統一有抗拒,希望兩岸保持適當距離;後者決定了台灣人對當政者有政績訴求,“執政黨”一旦達不到期待就會喪失民心,進而政黨輪替。可以説台灣的民心是既思定又思變的複合體。

     

  具體到兩岸關繫上,民進黨固然為了勝選不擇手段操弄民意,但也應當看到蔡英文及其幕後操盤手確實抓住了台灣的“民心”,將台灣人對大陸的“恐懼”放大到了極致。與此同時,“恐中、反中乃至仇中”多為“淺層民意”,並非台灣民心的全部,更不是主流。

     

  暢銷書《台北女孩看大陸》作者郭雪筠就注意到台灣人“反中”可分為“常規性反中”與“事件性反中”,在現實生活中他們並非如民進黨煽動的那樣“逢中必反”。畢竟即便自認“反中”者也流著中華民族的血液,更何況“當家做主”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台獨”,“捍衛自由民主”也並非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格格不入。這一民心已經體現為要求蔡“政府”調整兩岸政策的民意,這是民進黨無法操弄和造假的。

    

  最後,無論民進黨如何打著“台灣主流民意”的旗號騎劫台灣民心,兩岸關係最終要由兩岸人民的民意與民心説了算。台灣輿論在報道習近平“心靈契合説”時往往忽略了後半句:“台灣同胞也需要更多了解和理解大陸13億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 當大陸民意明確表現為反“台獨”,民心一致追求統一時,台灣人除了本能的抗拒,還應當有所反思。

   “520”臨近,兩岸關係是峰迴路轉還是每況愈下,就看民進黨能不能正確認知台灣和兩岸的民意與民心了。

編輯:高鶴溪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