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必認清“中華民國台灣”的“台獨”底色

2020-04-24 19:07:00來源:海研智庫

  

    近期,民進黨當局領導人借島內有民意代表宣稱“台灣不是一個國家”引發爭議風波,再次販賣“中華民國台灣”論調,看似風輕雲淡、減少紛爭,實則借機誘導,扭曲事實,聚合島內社會與大陸對抗能量,妄圖實現一黨一己私利。島內各界人士務必要認清“中華民國台灣”論的“台獨”本質及危害,正本清源,抵制“台獨”勢力的操弄禍害。

  “中華民國台灣”論實乃“兩國論”與“台獨”變種

  早在2018年,民進黨當局領導人就拋出所謂“中華民國台灣”論調,其後成為高頻詞。如“我們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稱自己是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中國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台灣存在的事實”等。

  很明顯,“中華民國台灣”底色是“兩國論”和“台獨”,基礎是異化的“中華民國”和塑造的“台灣主權”意涵,本身是一個不倫不類的拼湊概念。以傳統藍營立場看,“中華民國”是“主權”概念,台灣是“地理”或“地方”概念,兩者在一起可稱為“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或“中華民國台灣省”,但不能簡單羅列。

  民進黨當局領導人之所以造出“中華民國台灣”,是自以為一般民眾難以區分兩者差別,模糊藍綠的“國家認同”差異,凝聚島內對台灣定位的“最大公約數”,以期合力維護台灣“主權”、對抗大陸,鞏固政權、推動“台獨”。其如意算盤是,通過“中華民國台灣”,糅合“台獨”、“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維持現狀”等主張,企圖消弭“中華民國派”和“台灣派”間的紛爭與分裂,最大程度上聚合與大陸抗衡的政治能量。

  “中華民國台灣”論是推動“漸進台獨”的一種方式

  民進黨對兩岸關係的基本定位是“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是“國與國”關係,並不喜用“中華民國”稱謂。但民進黨為追求執政、減緩民眾對“台獨”的疑慮,1999年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暫時接受了“中華民國”稱謂,企圖改頭換面實現“台獨”“借殼上市”。陳水扁執政時圖謀通過“修憲”“制憲”“公投”等實現“法理台獨”,造成兩岸關繫緊張動蕩,受到兩岸同胞共同抵制,最終徹底失敗、狼狽下臺。但陳水扁執政時宣稱“中華民國是台灣”,在對外交往中形成“中華民國(台灣)”稱謂,給後來民進黨推動“台獨”以“啟示”。

  民進黨當局領導人曾聲稱“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在2012年“大選”過程中,為爭取選票又喊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2016年執政後不斷玩弄文字遊戲,除經常自稱“台灣”“這個國家”外,拼湊出“中華民國台灣”,迷惑台灣社會,實質上是暗度陳倉,進一步異化“中華民國”,提升“台灣”的“主權”意涵。“中華民國台灣”論沒有脫離民進黨傳統論述,它是在吸取陳水扁執政“激進台獨”教訓基礎上,推動“漸進台獨”的一種變通方式。

  未來民進黨一旦認為時機成熟,仍將著力塑造“台灣”的“主權國家”概念。“中華民國台灣”論可能只是作為推動“台獨”的階段性工具,正如當年民進黨執政推動“台灣正名運動”“正名制憲”“憲改”那樣,到時候再去除“中華民國”這個累贅。

  “中華民國台灣”論極具欺騙性危害性值得各界高度警惕

  民進黨當局期待在其操弄下,“中華民國台灣”論進一步被台灣社會所接受,從而強化對“台灣主權地位”的共識,擠壓主張一中和統一的空間,民進黨和綠營可以更加肆無忌憚推動各種形式的“台獨”。正是基於對“中華民國台灣”論迷惑性的“自信”和裹挾民意的“鼓舞”,民進黨當局在島內加大力度推動“文化台獨”“去中國化”,打壓統派力量,加強社會控制,製造“綠色恐怖”“一言堂”氛圍。在國際上想方設法彰顯“中華民國台灣”的存在,謀求“外交”突破,製造“台獨”事端。甚至在“修法”“憲改”等觸碰“法理台獨”紅線的敏感議題上,也躍躍欲試。“中華民國台灣”論潛藏著對兩岸關係構成重大衝擊的隱患,台灣社會目前還沒有充分警覺省察,廣大台灣同胞應當看清利害。

  指望借“中華民國台灣”偷天換日,其用心險惡,豈容恣意妄為。兩岸關係的發展歷史深刻昭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無論“台獨”勢力變換什麼手段、採取什麼伎倆,都不可能逃脫徹底失敗的結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是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兩岸各界人士,尤其島內民眾務必要認清“中華民國台灣”論的本質及危害,抵制綠營勢力的歪曲誘導,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貢獻正能量。

  (作者 徐家勇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編輯:張依依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