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更是促進當前經濟增長、打牢長遠發展基礎的重要舉措。“十四五”時期,被稱作“基建狂魔”的中國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應如何發力?
“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打造現代化基礎設施體。”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吳亞平在27日舉行的“政信産業高峰論壇 2021北京合作峰會”上指出,“十四五”時期,打造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主要著力點在於統籌存量盤活和增量建設、統籌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
談及未來五年基建投資總體思路,他認為,從投資方向和重點領域看,主要在“兩新一重”,即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電力水利等重大工程。從重點區域看,主要包括經濟增長較快、人口較多、需求穩定的中部地區,分別輻射帶動西南、西北地區的成渝和關中地區,以及人口流入、需求大、價格高的東部地區城市群和都市圈。
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新基建需要大量資金,如何完善配套金融措施、創新融資模式,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天津金融資産交易所副總裁林海表示,未來基建金融服務將更強調優化投資結構,並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市政工程、農業農村、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基建的核心板塊包括公共設施管理業、道路運輸業、電力熱力的生産和供應業、水利管理業、鐵路運輸業,而新基建將集中在三個板塊,即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
作為新戰場、新風口,林海指出,新基建未來可能産生的機會和融資需求的領域表現在以下七大領域: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互聯網。他認為,REITs、PPP二級市場交易、基於數字化的PPP二級市場交易,將是創新的基建融資模式。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有效投資,並強調“完善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政策,進一步拆除妨礙民間投資的各種藩籬,在更多領域讓社會資本進得來、能發展、有作為”。
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等領域有何好處?河南省投融資協會會長耿玉印説,民間投資是構建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作用非常重要。
一方面,它能充分發揮在市場配置中的作用引來金融活水,比如“兩新一重”建設,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項目等,這些項目推進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拓寬融資渠道勢在必行;另一方面,它給廣大投資者提供了更廣闊的投資渠道,參與國家建設所獲得的收益也有助於間接增加老百姓財産性收入。
政信投資集團執行副總裁邱鷹表示,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了投資需求的增加,在中央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契機下,積極調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把新時代紅利分享給投資者,將成為製造新中産的重要手段,讓政府、企業和投資人實現共贏。(記者 王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