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守食藥安全底線,看三部門如何重拳治亂?

2021-02-19 20:10:00來源:新華網

  嚴守食藥安全底線,三部門合力重拳治亂。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聯合開展了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專項行動。專項行動查辦了多少案件?典型案例有哪些特點?下一步,三部門如何進一步加強協作?三部門相關司局負責人19日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題一:專項行動查辦了多少案件?

  答:據初步統計,全國市場監管部門查辦涉食品安全違法案件28.48萬件,罰沒款27.25億元,吊銷食品類行政許可775件,移送公安機關3346件。

  藥品監管部門查辦藥品、化粧品和醫療器械領域違法案件10.77萬件,罰沒款18.40億元,責令停産停業2041家,移送公安機關1306件,完成對全部在産的37家疫苗生産企業年度巡查,有力保障流感疫苗等供應。

  檢察機關批准逮捕涉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3945件7298人,起訴8791件17066人;建議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此類刑事案件1369件1499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731件810人;立案涉食品藥品安全公益訴訟案件35381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30800件,提起公益訴訟1683件。

  專項行動期間,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會同檢察機關積極探索建立涉嫌犯罪案件和損害公共利益案件線索互送、調卷研判協商、公益訴訟協作配合等工作機制,全力打造食品安全領域全鏈條監管協助機制。聯合檢察機關強化立案監督,有效推動解決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罰代刑等問題,促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有效落實。

  問題二:此次發佈的15件典型案例有哪些特點?

  答:針對執法司法實踐中易發頻發的案件,結合專項行動成果,發佈了15件行政、刑事、公益訴訟典型案例,這些案例都是發生在群眾身邊,與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15件典型案例覆蓋領域廣,既有涉及境外疫區肉製品、添加禁用物質的減肥咖啡和保健食品、“毒釀皮”“假烤鴨”、篡改生産日期的熟食、網絡訂餐平臺不履責等食品領域案件,也有黑作坊制售假藥、藥店銷售過期劣藥的藥品領域案件,還有不合格化粧品案件以及危害農業安全的偽劣種子案件。有的在傳統實體店面銷售,有的組織銷售團隊大規模推銷,有的則是通過網絡廣泛發售,危害很大。

  上海韓某某、洪某某在減肥咖啡中摻入國家禁止添加的西布曲明並在網上大規模銷售,銷售金額達800余萬元,危害眾多網絡消費人群的身心健康。

  吉林孫某某等人在未取得相關生産許可資質的情況下,在小作坊內套用不同包裝生産保健食品,隨意添加西藥成分,銷售數量達1400余箱,嚴重破壞了保健食品市場秩序,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

  安徽李某某等人在黑作坊生産假“鹽酸貝那普利片”“阿司匹林腸溶片”等假藥後銷往多地,生産、銷售金額合計300余萬元,直接危及心腦血管等疾病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社會危害極大。

  同時,這些案例還涉及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此罪與彼罪的區分把握、通過公益訴訟保護群眾合法權益等問題,對各地執法辦案部門也有一定的示範、引導作用。

  問題三:下一步,三部門如何進一步加強協作,嚴守食品藥品安全底線?

  答:保持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違法犯罪力度不減,狠抓案件查辦,完善治理體系。

  突出重點領域,聚焦“三無食品”“過期食品”“未經檢驗檢疫食品”等問題,嚴厲打擊農村制售假冒偽劣食品違法犯罪,切實維護農村食品安全。大力懲治保健食品領域非法添加、虛假宣傳違法犯罪,滿足人民群眾保健需求。

  依法加大對制售假劣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犯罪的打擊力度,切實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精準懲治制售偽劣藥品以及來源不明冷鏈食品等違法犯罪,緊盯生産、銷售、運輸等環節,積極推進疫苗等重點防疫産品的監管,加強前瞻分析研判,依法懲治犯罪行為。深入開展網絡違法違規售藥和化粧品“線上凈網線下清源”專項整治,維護藥品、化粧品網絡消費安全。

  此外,進一步完善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增進監管協同,推進有關市場監管、農産品安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制定出臺,提升打擊合力。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