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5日電 題:別誤讀了!目前數字人民幣試點仍是“4+1”
新華社記者吳雨
商務部近日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其中公佈了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記者15日了解到,目前數字人民幣試點仍是“4+1”,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並沒有變化。
相關人士指出,網上傳的北京、天津、上海等28個試點,其實是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分別是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及中西部的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正在上述四地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
數字人民幣到底是啥?
當前,不少國家都在進行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但在技術路線、運行體系、投放路徑上各有不同。在談及我國法定數字貨幣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曾介紹,人民銀行把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結合起來,將推出一攬子計劃,目標是替代一部分現金。
也就是説,咱們國家的法定數字貨幣,就是紙鈔的數字化替代,是“人民幣的數字化”。此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表示,數字貨幣的功能和屬性跟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它的形態是數字化的。
易綱介紹,當前,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增長日益重要的驅動力。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和應用,有利於高效地滿足公眾在數字經濟條件下對法定貨幣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偽水平,助推我國數字經濟加快發展。
數字人民幣怎麼用?
紙鈔誰都會花,但數字化以後怎麼用,這讓很多人對數字人民幣充滿好奇。
其實,隨著移動支付深度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對於數字人民幣的使用場景應該並不陌生。穆長春曾這樣描繪使用的情景:只要你我手機上都有數字人民幣的數字錢包,那連網絡都不需要,只要手機有電,兩個手機“碰一碰”,就能把一個人數字錢包裏的數字貨幣,轉給另一個人。
這很像現在“揮一揮”等非接觸支付方式,但又有所不同。數字人民幣在支付時可能不需要綁定任何銀行賬戶,而微信支付、支付寶的支付轉賬背後仍需要綁定銀行卡。
數字人民幣和比特幣有何不同?
當央行宣佈開始研發數字貨幣時,有不少人不理解,一度以為要出央行版的“比特幣”了。
易綱此前明確指出,數字人民幣在研發工作上不預設技術路線,可以在市場上公平競爭選優,既可以考慮區塊鏈技術,也可採取在現有電子支付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新技術,充分調動市場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可見,區塊鏈是數字人民幣研發考慮的技術路線,但絕不是唯一選擇。此前,曾有個別機構冒用人民銀行名義,發行或推廣“法定數字貨幣”。對此,央行也發佈聲明稱,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也未授權任何資産交易平臺進行交易。
近年來,區塊鏈吸引著大量企業與資本涉足,與之相關的“加密貨幣”也成為熱詞。一方面,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貨幣收穫了一批執著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打著區塊鏈“幌子”的非法集資案件屢屢被曝光。
據此,不少專家直言,數字貨幣的未來必須和“炒幣”分開。穆長春也曾強調,要堅持“幣花不炒”。可見,數字人民幣就是用來流通使用的,絕不是用來“炒幣”賺錢。
啥時能用上數字人民幣?
央行從2014年開始研究法定數字貨幣。2017年末,經國務院批准,央行組織部分實力雄厚的商業銀行和有關機構共同開展數字人民幣體系(DC/EP)的研發。到底啥時能見到數字人民幣的真面目?
記者從人民銀行了解到,目前數字人民幣已經基本完成了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將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也就是説,如果順利的話,北京2022年冬奧會上也許能“一睹芳容”。
其實,在研發和測試過程中,不止一次有傳言稱,數字人民幣要正式落地發行。央行也不厭其煩地解釋: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數字人民幣目前的封閉測試不會影響上市機構商業運行,也不會對測試環境之外的人民幣發行流通體系、金融市場和社會經濟帶來影響。
數字貨幣的真正投放使用,需要檢驗理論可靠性、系統穩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場景適用性和風險可控性,還要滿足反洗錢、反恐融資、反避稅等監管要求,要經過一系列研究、測試、評估和風險防範等。因此,央行也多次表態,數字人民幣尚沒有推出的時間表。
央行召開的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提出,法定數字貨幣封閉試點順利啟動。下半年將積極穩妥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
期待在不遠的將來,數字人民幣會與大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