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清明 不一樣的寄託

2020-04-04 08:45:00來源:光明日報

在江西省南昌市瀛上墓區瓊山墓園,工作人員在為市民進行代祭掃。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攝

4月3日,雲南省蒙自革命烈士陵園工作人員正在為烈士擺放菊花。王俞攝/光明圖片

4月3日,貴州省赤水市公安局黨員民警在網上祭奠英烈。王長育攝/光明圖片

  又到一年清明時。與往年不同,2020年的清明因為紀念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英烈,多了一份哀思、一份寄託。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日前發佈公告,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

  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4月4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這一切,都在警醒著人們,為了遏制疫情的蔓延,我們付出了怎樣的犧牲。

  朱建勳,是湖南省婁底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珠山公園管理辦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堅持利用休息時間參與婁星區藍天救援隊92個指定區域中79個區域的疫情消毒工作。

  2020年2月29日,朱建勳因過度勞累導致心搏驟停,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享年51歲。其先進事跡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被追授為“婁底市優秀共産黨員”。

  清明前夕,朱建勳的遺孀林丁玲,在婁底市民政局組織的相關志願者幫助下,在家中舉辦了一場簡單的追思會。面對一張薄薄的相片,一行人默默地鞠躬。沒有繁文縟節,只有人們在心裏輕聲訴説著追念。

  “他倒在了抗疫的最前線。現在疫情還沒有結束,我們不想給抗疫添麻煩,就用這種方式寄託對他的哀思。”林丁玲説。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醫護人員、基層幹部、社區工作者、快遞員、外賣小哥……無數群體堅定當起“逆行者”。他們識大體、顧大局,堅守崗位,英勇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可是,緊張的疫情尚未過去,卻有人被迫離開崗位,離開親人,永遠安息。記者從民政部獲悉,截至3月8日,全國城鄉社區工作者已有53位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因公殉職,其中黨員佔比超過90%。

  病毒無情人有情。作為我國極具傳統文化意味的重要節日,在清明節緬懷追思逝去的親人,是根植中華民族血脈的文明習俗。如何在緊張的疫情防控期間,滿足群眾祭掃需求,給哀思一個寄託之所?

  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無論何時,生者的健康平安都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除了現場祭掃以外,民政部倡導創新祭掃的方式,重視精神文化的傳承,弘揚尊重生命、綠色文明的殯葬新風尚。

  “一是倡導居家追思。逝者家屬舉辦小型的家庭追思會,大家追憶逝者的美德,傳承逝者的精神。二是倡導網絡祭掃。目前多地民政部門、殯葬服務機構也都開通了網絡祭掃的平臺,逝者家屬可以登錄平臺為逝者建立網上的紀念空間,通過網上獻花、留言寄語來寄託哀思。三是提供公益性的集體代祭。有條件的地方,殯葬服務機構精心設計,免費提供集體性的代祭服務,由工作人員完成莊嚴肅穆的集體祭掃儀式,家屬可以實時觀看或看錄播,讓代為祭掃更有內涵。四是提供個人的代祭服務。有條件的公墓等殯葬服務機構,可由工作人員為有需求的逝者家屬提供一些個性化的代祭服務。代祭服務的項目有些是免費,有些延伸服務是收費的,凡是開展有償代祭服務的,一定要做到服務項目和價格公示,要讓群眾清楚明白,要合法合規,不能亂收費。”這位負責人説。

  日前,江蘇省南京市仙靈陵園舉行了一場特殊的集體代祭掃儀式。仙靈陵園工作人員敬上花圈,並將盞盞蓮花燈放入蓮花池中,獻上一位位市民對故人的思念。

  “受疫情影響,江蘇部分公墓實行預約登記、分時限流、有序開放。為此,我們陵園以集體代祭掃的方式幫助民眾實現緬懷故人的心願。這也是我們陵園第一次開展代祭掃活動。”仙靈陵園工作人員表示。

  在甘肅蘭州,由蘭州市皋蘭縣民政局支持搭建的“報恩堂生命紀念園線上祭祀平臺”日前上線推出。該款線上祭掃平臺主題為“追憶時空”,平臺分為“私人紀念館”“留言”等幾個區域,讓廣大民眾不出門、不扎堆、不聚集,即可表達對親人的思念。

  蘭州市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線上祭掃平臺還可以為抗疫過程中犧牲的英雄搭建網上紀念堂,對他們表達緬懷。“在網上紀念堂,人們可隨時寫下對故人、對英雄的思念,讓哀思在雲端寄託,讓回憶在雲端保鮮。”

  指尖憶往昔,花果寄思念。

  在重慶,石橋鋪殯儀館推出免費“雲祭掃”服務,市民可以在手機平臺上建立“祈福館”,通過網上獻花、寄寫家書等方式緬懷親人,在“雲端”表達思念。市民李女士説,她在“雲端”發佈了多篇家書,記錄對親人的無盡思念,日後再讀仍是一種慰藉,“無論哪一天祭掃,對親人的哀思是不變的,重要的是心意,而不是日期”。

  在山西省太原市,永安園組建了包括凈墓、禮儀和攝影等在內的5人代祭小組,推出“心念”“思念”“思親”三款代祭服務套餐,除了提供鮮花、水果等不同祭品外,還可以由工作人員代為擦拭墓碑、獻供、獻花、上香、誦讀祭文、行鞠躬禮。

  沒有煙熏火燎,只有詩文與鮮花,這樣的祭掃更有意義。在這個不一樣的清明,各地民政部門和殯葬服務機構全力以赴,積極引導群眾從倚重實物實地祭掃轉變到文明祭掃上來,讓文明的新風美俗在人們心中紮根發芽。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文明祭掃的踐行者。

編輯:李瑞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