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自強跆拳道館的教練們除了授課外還參加國際賽事。 受訪者供圖 攝
線上教學、賣網課、直播帶貨、一台手機玩轉衣食住行……後新冠疫情時期,返閩復工的台商台青們感覺拼事業的方式不同了。
疫情期間,自強跆拳道館的教練們隔海授課。圖為陳燕亭教練授課。 受訪者供圖 攝
在過去的幾個月間,福州自強跆拳道館的台灣女教練們,都當上了“女主播”,通過網絡教授大陸小弟子。台灣教練張雅雯先行回福州複業,幾位女教練也正在訂機票,家長們紛紛在視訊中給她們支招返程攻略,替她們了解福州隔離酒店情況。
台灣跆拳道教練張雅雯回福州複業,在閩臺家園台灣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的幫助下,對接福州在地互聯網教育品牌合作,尋找新客戶和營運方式。圖為張雅雯(左三)與大陸在地企業、青創基地對接。 受訪者供圖 攝
“視訊網課,一開始很擔心場地跟設備沒法提供足夠的上課品質,但實際執行起來,都能讓孩子們達到應有的水準和運動量。”張雅雯對中新社記者笑説,為了與孩子們一起練習,家人們拿家裏的沙灘椅當輔助欄杆,拿弟弟的嬰兒紙尿褲當踢靶,“在鏡頭的另一邊,我們這些教練也好像在看小品一樣,其樂融融。”
來自台北的雲響藝術機構竹笛教師柯承妘(左一)教授長笛。 林春茵 攝
這回,張雅雯計劃把“主播”經驗利用起來,在閩臺家園台灣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的幫助下,對接福州在地互聯網教育品牌合作,尋找新客戶和營運方式。
無獨有偶,來自台北的雲響藝術機構竹笛教師柯承妘,在疫情期間也開始進行線上教學,還與經營手工糖果的大陸男朋友混搭銷售“海峽甜園”手工藝術課程。“現在學生比疫情前更多了。”她説,“已有不少台灣師資願意加入直播平臺,通過網絡試試大陸水溫”。
去年,福州市台灣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已經幫助400多位台青領取了一次性開業補助。隨著越來越多台青返閩復工,申領各項惠臺補貼的人會更多,李京機會更忙碌。圖為李京機。 張斌 攝
台商、閩臺家園台灣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執行長李宛芯認為,“數字福建”快速發展,“互聯網+”為在閩台青創業帶來利好。該基地入駐的台企台青以文創業者居多,目前已過半數返回福州,該基地日前與福州世坤網絡科技公司簽約合作,儘快發力電商渠道。
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林守欽也對記者表示,福建推動非遺“雲保護”,超過3600類非遺文創産品,借助23家電商平臺在線銷售,反響挺好,這或給有志於嘗試直播電商的台灣文創業者帶來新的轉機。
28歲的台灣高雄青年李京機體驗另一種“觸網”。在福州,官方推出的便民惠企服務平臺“12345”和e福州APP當地經營多年,使用人群廣泛。作為福州市行政服務中心台籍員工,李京機就是“12345”平臺線下無縫對接台胞的客服人員。
去年8月,李京機作為福州市台灣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派駐在福州市市民服務中心的台企台胞專窗。圖為李京機在服務窗口工作。 張斌 攝
去年8月,李京機作為福州市台灣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派駐在福州市市民服務中心的台企台胞專窗。
幽默大方的李京機説自己最擅長“用台灣年輕人的話把多樣的大陸惠臺政策,簡化成‘懶人包’”,充當台青融入大陸生活的“潤滑劑”。
李京機説,兩岸在官方政策理解、資訊獲得方面差異很大,大陸的網絡資訊多元便捷,“12345”平臺、官方公眾號等都很方便,但台胞往往認為“打電話最直接,見面才有溫度”。
李京機要直面的問題林林總總,從惠臺舉措到靠譜牙醫,再到台胞子女擇校政策,都要了然于胸。去年,福州市台灣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已經幫助400多位台青領取了一次性開業補助。李京機説,近日隨著越來越多台青返閩復工,申領各項惠臺補貼的人會更多,他會更忙。
圖為李京機(右)和同事把多樣的大陸惠臺政策簡化成懶人包,製作了多種便民手冊。 張斌 攝
“但我做得最多的,是教鄉親怎樣用一部手機辦完所有事。”李京機笑説,“可能台灣還停留在2G時代,大陸已經邁入5G時代吧。”
疫情過後,李京機計劃邀請父母從高雄來看看“想象中的大陸”。他喝過大陸同事的結婚喜酒,晚上去單位附近的溫泉公園走一走,而他亦常常和台胞切磋如何才能接地氣,“我常講,台灣就是老家,你在這裡,就是半個福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