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職場“圓桌會”:我們這樣樹“三觀”

2021-03-17 20:27:00來源:新華網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90後”職場“圓桌會”:我們這樣樹“三觀”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90後”職場“圓桌會”:我們這樣樹“三觀”

  在今年的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叮囑年輕幹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使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精神世界更好適應事業發展需要。

  在時代大潮下,從渤海灣畔到邊疆沙海,從基層村委會副主任到國企部門副經理,中國的“90後”們開始在職場嶄露頭角,在新征程中留下奮鬥的足跡。今天,他們隔空“圍坐圓桌”,進行了一場關於“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的“三觀”“圓桌會”討論,來聽聽他們怎麼説。

  如何珍視這份“權力”?

  【參會人員】

  姓名:陶寧

  職務:天津市商務局市場建設處三級主任科員

  出生時間:1991年

  【我的故事】

  別人逛街“買買買”,回家拎著衣服包包,我“逛街”是工作,成果就是敲出了8000多字的調研報告。

  去年為了給天津“夜經濟”加油打氣,推動夜間街區復商復市,我幾乎走遍市區各大夜市,參與策劃實施了3個月300多項拉動消費活動。今年春節為了研究節日打折促銷活動,我又逛遍了周圍大小商場。

  雖然我是單位年紀最小的一位,但權力的背後,怎麼與商家、企業保持“親清”關係,我有自己的信念來源。

  6年多前,我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街道辦事處負責棚戶區的拆遷。面對天津市區內最大的一片棚戶區,我每天挨家挨戶走訪動員,處理矛盾、解決糾紛。從那時我就發現,幫百姓辦事,哪怕算錯一點面積都會影響百姓很大利益,因而我始終堅守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切為了百姓的利益”。

  【我的“權力觀”】

  不在於自己有什麼權力,而在於自己做了多少事情。珍視這份權力,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心上,把“小我”融入“大我”,就是我的“權力觀”。

  【參會人員】

  姓名:趙嘉琦

  職務: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孫家村駐村工作隊隊員

  出生時間:1990年

  【我的故事】

  我在孫家工作已經第5個年頭了,當初跟著工作隊到村裏,就體會到了權力的重量。

  我們當時調研村裏的扶貧工作,發現村裏沒有産業、村容村貌較差,於是就向上級單位申請了40萬元幫扶資金。隨著第一批、第二批資金陸續到賬,錢怎樣精準花在貧困戶身上?怎樣真正幫到每一位困難村民?——一個個問題擺在了我和同事們面前。

  慢慢地我開始明白,基層工作不僅需要有想法,還得能落實。

  當然,落實的成果也“美得很”!村裏豎起了47盞路燈,廢棄小學改造成了村民培訓學校,新建了8座草花大棚,21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去年全部脫貧。

  【我的“權力觀”】

  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是壓力、是動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年輕的力量體會到權力的重量,更應該時刻反省自身,看看有沒有把權力用在正確的地方。

  初心怎樣凝為“政績”?

  【參會人員】

  姓名:李羽暉

  職務:天津港中煤華能煤碼頭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副經理

  出生時間:1991年

  【我的故事】

  過去,煤碼頭和智慧化可不沾邊,要想讓碼頭上的皮帶機、翻車機和推料機有序運轉,需要3個人完成。駕駛員在用鐵皮做成的司機室裏操作機器,冬天倍兒冷,夏天倍兒熱。

  因為大學畢業後我也曾經是一名碼頭工人,所以很清楚基層工作的不易。為了改變工人們的工作方式,我和同事們開始改進傳統皮帶機沿線抑塵技術等技術難題。現在,只需要一名操作工人就可以讓3台“龐然大物”安全有序運轉。

  8年前,我所在的部門是全國勞模孔祥瑞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部門每一位工人身上都有一股不怕吃苦的精氣神,這種精神變成了我的“初心”,一直陪伴著我。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港考察時提出:“要志在萬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更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如今的天津港,正在為打造更多碧水藍天,提升設備智慧化水平、建設綠色港口,我也要攻克更多技術難題。

  【我的“政績觀”】

  勇於淘汰落後的生産方式,勇於迎接挑戰,謀求轉型發展,這就是我的“政績觀”。

  【參會人員】

  姓名:周龍

  職務: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膘爾托闊依鄉黨委委員、組織幹事

  出生時間:1992年

  【我的故事】

  在我們帕米爾高原深處的膘爾托闊依鄉,沒有遠洋而來的貨輪,只有貧瘠的土地和層疊的山峰。

  面對山區經濟發展歷史欠賬多的現狀,從2016年開始,我和同事們把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就業就學作為工作的主要方向。我們知道,只有老鄉的腰包鼓起來、孩子的夢想變真切,困擾這裡千年的貧困才能徹底消除。

  在我和同事們的努力下,鄉里持續改良牛羊品種,借助山區既有牧業,走特色畜牧産業發展的路子。同時鼓勵婦女發揮傳統刺繡技能,依託刺繡合作社、服裝加工作坊增加致富途徑。教育也緊跟經濟發展的步伐,實現了學前和義務教育階段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全覆蓋。

  【我的“政績觀”】

  作為奮戰在邊疆一線的基層幹部,從擺脫千年貧困到走向鄉村振興,讓這裡的百姓越來越富裕就是我的“政績觀”。

  所愛如何匯成“事業”?

  【參會人員】

  姓名:王琪

  職務:陜西省禮泉縣袁家村村委會副主任

  出生時間:1993年

  【我的故事】

  我是土生土長的本村人,本來大學畢業後進入央企,會走上一條完全不同的人生路,但2019年回家時村委會主任的一番話,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當時村委會主任説,村裏鄉村旅遊發展勢頭正好,就缺年輕人的新思路。要不要回家工作讓我著實糾結了一番,父母給我打預防針,説回來後面對的就是鄉里鄉親的瑣事,但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很想為它做點什麼。

  猶豫了幾個月後,我毅然辭職回鄉,成為咱們這個“年度旅遊總收入超過10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鄉村旅遊“樣板村”村委會委員。

  現在,儘管每天需要調解村民間的矛盾、解決遊客和商戶的糾紛,甚至還要幫遊客拍視頻、找孩子,但我卻樂此不疲。這不,今天幫幾位跳舞的阿姨拍短視頻,就是我的“工作”之一!

  【我的“事業觀”】

  這一年多的工作讓我更加確定,在一件件“瑣事”中為家鄉的鄉村振興增磚添瓦,服務好袁家村的每一位村民,是一份榮耀的事業。

  【參會人員】

  姓名:于浩然

  職務:天津市紅橋區西沽街道公共安全辦公室四級主任科員

  出生時間:1992年

  【我的故事】

  很長時間以來,天津市子牙河畔的北菜園“城中村”因為管理權限不清,成了一塊“飛地”。去年,天津著力落實“飛地”基層社會治理屬地化責任,我所在的西沽街道將這裡納入了管理範圍。

  過去這裡環境又臟又亂,一下雨就積水,居民生活非常不便。“城中村”居民困難多、訴求也多。為此,我和社區網格員一起逐門逐戶登記訴求、解決矛盾,慢慢地,和居民感情越來越深。

  去年8月,天津下了一場暴雨,我覺得北菜園的居民可能需要幫助,於是天還沒亮就趕到了現場。我們用了近3個小時走訪完片區的空巢老人等重點人群,他們安全了,我們也就安心了。

  【我的“事業觀”】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這是我微信的簽名,以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的精神來實現自身價值、創造美好的人生,就是我理解的“事業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年輕幹部無論是立身處世還是從政幹事,首先要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不斷追求“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精神境界。

  前路浩蕩,未來可期。許許多多“90後”幹部立於熱愛的土地上,時間為證,奮鬥不止。(新華社記者王明浩、白佳麗、尹思源 參與采寫:于濤、李亞楠)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