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確診外賣小哥送餐軌跡是這麼被找出來的

2020-07-01 11:04:00來源:央視網

  

  

  馬建新是朝陽區疾控中心流行病與地方病控制科科長,在此次“抗疫”期間擔任傳染病處置組副組長。與一線醫務工作者一樣,馬建新帶領的70名隊員同樣需要全副武裝,身著防護服,與患者接觸,他們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在6月21日的確診病例中,有一例為送餐員。6月1日至17日每日通過“餓了麼”平臺接單送餐,送餐範圍西起南苑路,東至周莊村,北起天壇東門,南至榴鄉橋,平均每天接50單左右,送餐商家包括每日優鮮、老家肉餅中海城店、果多美劉家窯店等店舖。這份詳細的“送餐員軌跡記錄”,正是由朝陽區疾控中心的馬建新提供的。

  可別小看了這項被稱為“流調”的工作,流調報告直接關係到是否能尋找到全部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圈定患者此前出現過的場所、劃出其清晰的活動軌跡,為下一步人員的隔離觀察、場所消毒提供重要依據。簡單説,隊員們的工作就是要最迅速地把病毒“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防止其再擴散。

  “我們的摸排和社區摸排不一樣。”馬建新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社區工作人員會通過“敲門行動”,對去過新發地等疫情市場的居民進行排查,並負責對有過接觸史的居民居家觀察和核酸檢測等工作,但如果真的出現了咽拭子陽性或者確診病例,就需要馬建新這個部門“接手”了。“我們需要詳細地調查這個人的軌跡,從發病前4天到被隔離前到過哪些場所,接觸過哪些人,我們都要一一記錄下來。”馬建新説,最終,他們要拉出一個詳細的名單,包括密接人員的姓名、住址以及接觸方式、地點、頻率等,轉給中心密接組,再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街道社區配合,將這些人員轉至集中隔離點。“全程無縫對接,任何一個環節都要保證不出差錯。”馬建新説,如果密接人員涉及到北京其他區和京外其他省份的,也要保證讓當地工作人員做好接轉工作。

  前不久被確診的那個送餐員的軌跡,就經歷了這些步驟。在做詳細流調時,馬建新首先詢問了送餐員的個人活動情況,當他記不太清時,馬建新就建議他查一查手機微信、支付寶付款記錄,從而了解他曾去過的超市、菜市場等公共場所。

  個人軌跡尚可通過這些付款記錄查詢,但如果查到送餐員送餐的軌跡就不那麼容易了。“這個送餐員每天接單數量不等,最多一天55單”,如果逐一去各個取餐點調監控的話,沒有取餐時間“盲查”就會又費時又費力。為此,馬建新專門聯絡了“餓了麼”的北京地區經理,把送餐員到餐廳取餐時間、送達時間都找出來,將數據重新整合,整理成表格,再轉給豐台區相關部門,儘快把送餐員去過的點位梳理出來。那一晚,馬建新淩晨才回家。

  在流行病與地方病控制科,白班和夜班似乎沒有區別,科裏的人往往歷經五六個小時的流調回來後,還要撰寫報告。大家的辛苦馬建新都看在眼裏,為了讓連日工作的隊員緩口氣,一些緊急複雜的排查任務,他總是衝在前面。從年後到現在,幾乎無休,白天夜晚“連軸轉”。“作為一名黨員,這都是應該的。”馬建新説,疫情當前,責任在肩,他必須是千千萬萬的逆行者中的一個。

  文/記者 劉婧

編輯:張依依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