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 漳州走在前

2021-01-15 12:3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漳州市委書記邵玉龍在剛結束的市“兩會”上指出,要深化漳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促進同胞心靈契合,共同探索漳臺融合發展新路。 張金川 攝

  “要進一步發揮漳州對台獨特優勢,在深化漳臺各領域融合上邁出更大的步伐。”福建省漳州市臺港澳辦主任林秀珍日前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近年來,漳州市充分發揮台胞祖籍地、台灣文化重要發祥地和台商投資密集區優勢,持續在産業融合、文化交流、落實同等待遇等方面下大力氣、做足文章,努力“建設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

  漳州市委書記邵玉龍在剛結束的市“兩會”上指出,要深化漳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促進同胞心靈契合,共同探索漳臺融合發展新路。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漳州全市累計引進台資企業3226家,合同利用台資171.5億美元,實際利用台資123億美元,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全省各地市第一。

  注重産業融合 漳臺合作“手牽手”

  過去一年,漳州突出優勢互補,強鏈補鏈,推動漳臺産業合作不斷深化。在漳台資企業可在技術改造、稅收減免、用地等方面享受優先保障,率先開展台胞金融授信試點,為全市21家金融機構開通台灣地區徵信查詢權限,在全省率先實現全覆蓋。

  拓展和完善工業園區對臺先行先試的創新機制,推動漳臺石化、特殊鋼、電子家電等産業全面對接。古雷開發區作為全國唯一台灣石化産業園區,2019年獲評中國化工潛力園區10強第一位;台塑、統一、泰山等台灣島內七大上市企業集團在漳州台商投資區內發展良好。

  利用對臺農業交流合作起步早的優勢,漳州搭建一批産業發展平臺。打造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總規劃面積36萬畝,入駐台資農業企業270多家,引進台灣農業優良品種210多個,推廣種養殖面積43萬畝以上,2020年5月獲評全國台灣農民創業園綜合實力考評第一名。

  漳州市市長劉遠在此次市“兩會”上也表示,將持續探索漳臺融合發展新路,依託五大國家級對臺合作平臺,深化石化、精密機械、現代農業等産業融合,打造閩臺融合先行區。

  注重同根同源 漳臺交流“心連心”

  充分發揮宗親血緣的祖地優勢,漳州全面深入開展對臺文化交流合作活動,增進兩岸文化同根同源的認同感。發揮保生大帝、漳州開漳聖王、關帝文化三大節慶活動形成的品牌效應,已成為兩岸同胞共同的文化信仰。

  據統計,在台灣地區2300多萬同胞中,有近1000萬人祖籍是漳州。在漳台青年交流方面,“十三五”期間,漳州全市新設立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7家、省級台灣青年體驗式交流中心2家、實習實訓基地2家。

  “漳臺同根、同祖、同源,具有共同的民間信仰和文化習俗,要弘揚祖地文化,營造閩南‘老家’味道。”林秀珍説。

  注重服務優化 漳臺情感“親上親”

  秉承“兩岸一家親”理念,漳州積極推動各領域同等待遇落實,營造栓心留人的良好環境。在全省率先成立“漳州市台胞台商服務中心”,積極落實台胞基本保障同等待遇,在漳台胞職工在“五險一金”方面享有與當地職工同等待遇,增強生活歸屬感。

  落實台胞社會生活同等待遇,推薦台胞參與評選表彰,鼓勵參加技能認定,提高社會管理參與度,進一步提升社會認同感。與此同時,進一步完善涉臺糾紛多元調解處理機制,在全省率先出臺涉臺刑事案件審判階段律師辯護全覆蓋工作制度,開通全省首個涉臺微信公眾服務號“漳州涉臺司法直通車”,“涉臺檢察聯絡員”“涉臺檢察聯絡室”工作經驗得到全省推廣。

  在漳州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林伯彥看來,“漳州不斷創新涉臺司法服務機制,依法維護好台胞台商台企合法權益,先行先試已走在全國前列。”

  林秀珍表示,將持續落實落細各項惠臺利民舉措,進一步研究促進台胞在漳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的新舉措,打造惠臺“升級版”,讓台胞在漳生活舒心、工作順心。

編輯:李覲如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