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炒鞋”“炒熊”暴富?警惕背後套路

2021-04-08 18:30:00來源:央視網

  近日,一則“90後炒熊,一隻最多賺數萬元”的消息衝上了熱搜。這只熊可不是北極熊也不是棕熊,而是一隻正在火速出圈的積木熊,一種潮玩。

  在浙江杭州的一家小眾咖啡館內,記者看到了一整面墻的“積木熊”。積木熊是一款來自日本的潮玩,共有三種尺寸100%、400%,以及1000%。

  這家咖啡店的老闆是一位資深積木熊愛好者。10年前的一趟日本遊,他花了不到5000元買下一隻與日本某潮牌聯名的積木熊,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隨著積木熊的爆火,出現了炒熊的現象。比如積木熊聯名不二家款,尺寸1000%,發售價37000日元,折合人民幣2200元左右,但在國內某購物平臺上挂價31009元,溢價超14倍,而在該平臺上最貴的一隻熊接近15萬元。

  潮玩積木熊溢價誇張,按照它的價格定位早已不再是一款玩具那麼簡單,那這個熊的價格到底是怎麼上去的?

  記者隨後在網絡上搜索了一下,在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上會發現,不管是普通人、網紅大V還是明星都有涉足積木熊。不少明星網紅有意無意地秀出自己的積木熊,這些現象直接導致了網購平臺上積木熊的售價暴漲。

  同時,網上還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博主分享積木熊的“套現秘籍”,引人蠢蠢欲動。

  網絡博主: 我上半年買了一隻梵高(積木熊),當時是7000元在(網絡平臺)上詢問,在家裏放了沒幾天,這熊就上一萬元了。我就給賣了,現在19000元了。

  

  名人效應、逐利原則再加上積木熊母公司打出的所有産品僅此一批,“一旦錯過,就永遠不再”的標簽,供遠小于求,黃牛、二手商販聞聲而動,這也就加劇了一熊難求的狀況。

  浙江工業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杜群陽: 積木熊這類有一定投資屬性的商品的價格會出現高於真實價值的情況,對於消費者來講,要有理性消費、不盲目跟風的理念。

  廣州:價高離譜 國貨運動鞋遭熱炒

  近日,一些國貨品牌運動鞋頻頻遭遇熱炒,很多爆款不是斷貨就是漲價,甚至有的價格超過了原價的30倍。這“炒鞋”的背後暗藏著哪些玄機呢?

  中午時段,在廣州市江南西路附近的某國內品牌運動專賣店,不少顧客在購買運動鞋。店員説,近段時間爆款運動鞋早已斷貨,想調貨要慢慢等,什麼時候到貨還不知道。

  

  記者在某購物APP上搜索發現,國內某品牌的銀白款球鞋官方發售價1499元,但平臺售價卻高達48889元,漲幅達到31倍,而另外一對粉色限量款售價8999元,目前已被平台下架,標明價格波動過大,平臺禁售。另一品牌的卡通人物聯名款球鞋發售價499元,實際價格為4599元,漲了8倍多,品牌官網上的價格雖然沒漲,但也顯示沒貨。

  隨著炒鞋的人越來越多,其中的風險悄然而生。

  從官方購買是一級市場,從賣家手裏買就是二級市場了,平臺上顯示的價錢一般是二級市場的賣家自己加上去的。有球鞋愛好者説,購鞋平臺的初衷是提供球鞋愛好者之間相互交易,但後來就變成鞋販子進平臺壟斷貨源,操縱市場。

  

  對於一些消費者來説,球鞋不僅是消費品,更是“收藏品”。某些限量發售的鞋款,成為買家的“集郵”對象。每當球鞋發售之後,就會有大量資金入局。鞋販子大批量收購、囤貨之後,再通過某平臺抬價出售,賺取差價。甚至有不少人通過社交平臺將“炒鞋”的收益廣而告知,並建立“散戶球鞋群”,在群裏集資以達到囤貨抬價的目的,操控市場價格。律師表示,這種行為可能涉嫌違法。

  律師 馬俊哲: 其實,這種通過幾個大“炒鞋”商“炒鞋”的行為,在行政上屬於提高價格的行為,但實際上,更深層次的是他們也可能通過這種行為去“洗錢”或者是吸收公眾存款,這種就是違法犯罪行為。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