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黑決戰》:主旋律電影書寫時代故事新高度

2021-04-30 20:27:00來源:央視網

  隨著我國電影市場的不斷升級轉型,主旋律電影成為謳歌時代禮讚英雄弘揚正能量的主要力量。電影《掃黑決戰》是國內首部展現全國掃黑辦督辦案件的影視化作品,創作風格新穎別致,全面詳盡的向觀眾講述了掃黑專案組應對內外壓力,化解風險,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的故事,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類型美學視域下的敘事新高度

  近年來,主旋律作品早已不是“觀念的傳聲筒”,也早已打破情節設定誇張、意識形態傳遞生硬、官方色彩濃重等創作藩籬,涌現出《我和我的祖國》《紅海行動》《戰狼》等一批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佳作。而同樣以主流價值表達作為出發點的電影《掃黑決戰》,沒有依託宏大敘事和歷史事件的風雲際會,而是高度聚焦政法幹警與黑惡勢力的鬥爭過程,用真筆觸、真性情、真內容與當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同頻共振,讓觀眾在節奏明快故事緊湊的視覺衝擊中,感受藝術創作的魅力,體會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給全社會帶來的振奮人心與實實在在的安全獲得感。

  創作者糅合了犯罪、動作、倫理等多元類型符碼,精心設計暴力衝突、保護證人、暗訪調查等險象叢生的動態場面,通過正反人物明暗兩條故事線,深度探究黑惡勢力發生、發展、消亡的本質,揭示正義戰勝黑惡的必然規律。也正是因為於此,融合了最具觀賞性的類型因子,拓寬邊界,跨界融合。電影《掃黑決戰》不僅為主旋律電影找到市場的制勝之途,也為日漸類型化的主旋律電影提供了借鑒和有益嘗試。

  作為國內首部展現全國掃黑辦督辦案件的影視化作品,電影《掃黑決戰》獨特的敘事手法,將觀眾焦點與角色視點完美統一,圍繞專案調查組的辦案展開情節推進,觀眾儼然成為了專案組的在線編外人員,隨著劇情的深入,觀眾能越發的感受到沉浸式觀影的酣暢淋漓。他們時而為專案組遭排擠而擔心,時而為證人生死而擔憂,時而為壞分子的囂張咬牙切齒,時而為剷除黑惡勢力拍手叫好,如此感同身受全身心投入的觀影體驗在以往絕無僅有。借由影片傳遞出的正義之聲、掃黑除惡的艱辛、人性良知的沉淪與覺醒方寸間都有了真切的感知,這就是電影的魅力,這就是《掃黑決戰》的魅力。

  主旋律電影的奇觀化書寫在《掃黑決戰》中得到精彩呈現。所謂奇觀即非同一般、具有強烈視覺吸引力的影像和畫面,可以廣義延伸為那些超越傳統體驗的視覺現象。當下新一代受眾審美需求不斷改變,創作者也不再將尺度作為文藝創作的干擾項,訴諸感官刺激成為觀眾重要的審美期待。不同於以往類型電影對禁忌性鏡頭的回避態度,電影《掃黑決戰》巧妙地將視覺奇觀與故事情節相縫合,利用豐富的視覺奇觀為劇情增色,大膽披露了黑惡勢力聲色犬馬的糜爛生活。影片中黑惡勢力暴力徵地引發的械鬥、藏匿在天花板裏數百萬贓款、被迫染上毒品的花季少女等鏡頭讓觀眾獲得了不同以往的觀感體驗,這些奇觀化的書寫有效的服務於影片敘事,從而觸動著觀眾的每一根神經。

  政法題材人物塑造的新突破

  人物是推動情節發展的根本動力。電影《掃黑決戰》從人物關係切入展現了故事發生地錯綜複雜的“勢力網”圖譜,深度剖析了“保護傘”現象的病灶根源,大膽書寫了基層腐敗官員和黑惡勢力的眾生百態。

  革新過去政法題材“高大全”的正面人物形象,電影《掃黑決戰》融合了人物的凡俗個性與崇高理想,構建了符合當下審美旨趣的平民英雄與價值認同符號。掃黑專案組組長宋一銳百折不撓,面對黑惡勢力的囂張跋扈沉著冷靜,為守護正義關鍵時刻敢於鬥爭。雖然他有點大大咧咧也不完美,但他足夠愛憎分明平凡如你我,生動的向觀眾展現了不忘初心、勇於擔當的正義力量。

  在反面人物的處理上,創作者大膽書寫了“保護傘”們和基層惡勢力狼狽為奸的醜態。以往的政法題材影視劇中,反面人物形象同質化嚴重,人物動力也僅僅流於對物質的貪婪追求。但電影《掃黑決戰》中的反派人物動機雜糅了情感驅動、慾望驅動、家族式等多重因素,突破了傳統,豐富了人物的心理動力。影片循序漸進地展現官商勾結、權錢交易等現象,挖掘貪腐官員的愚孝、愚愛、貪婪等人性弱點,更是挖掘出宗族勢力這一禍害危害基層社會治理的病灶根源,這種不同以往的真實形象給觀影者帶來人性、社會以及心理層面的深刻思考。

  文藝工作者社會責任的新擔當

  在消費主義大行其道的當下,市場上的一些文藝作品表現出明顯的娛樂至上的浮躁風氣,只談經濟效益,不講社會效益。一些作品熱衷於表現帝王將相、宮廷鬥爭,存在美化封建統治者和封建專制的“愚民”傾向。部分文藝工作者缺乏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無法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行者,倡導者”,無法彰顯信仰之美。

  “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電影《掃黑決戰》的創作者敏銳捕捉到了掃黑除惡這一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熱點話題,是國家法治精神向基層下沉的微觀縮影,創作者通過刻畫堅韌不拔、堅守正義的掃黑除惡專案組,歌頌了平民英雄的正義擔當;通過聚焦農民工“討薪難”的社會問題,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人文關懷;通過披露地方黑惡勢力與基層“保護傘”勾結,抨擊了公權私用的毒瘤。

  自2018年1月中央吹響掃黑除惡的集結號三年以來,黑惡勢力得到有效剷除。全國共打掉涉黑組織3644個,涉惡犯罪集團11675個。通過專項鬥爭,徹底打擊了黑惡勢力的囂張氣焰,黑惡犯罪得到了根本遏制。三年來,社會治安環境顯著改善。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涉黑涉惡刑事案件24.6萬起。2020年全國刑事案件比2017年下降13.1%,八類嚴重暴力案件下降30%。,人民群眾所感受的新環境新氣象,是廣大的政法幹警日夜奮戰的成果。黑惡不除,則民不安,國不寧,電影《掃黑決戰》這類弘揚法治精神的作品扛起了現實主義的大旗,更體現出文藝工作者聆聽時代迴響,書寫時代故事,用積極的文藝歌頌人民,用高尚的文藝引領社會風尚的責任擔當。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