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中斷對台灣經濟會産生什麼影響

2020-05-19 20:00:00來源:直通台灣

  由於《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2010年簽署至今已滿10年期限,台灣有些人士擔心ECFA是否有可能自動中止,而對兩岸貿易産生重大的衝擊。因此,台灣社會對此有諸多討論。5月19日《中國時報》就發表兩篇文章論及ECFA中斷,將對兩岸經貿特別是對台灣經濟的影響。我們將這兩篇文章分享給大家,希望對關心兩岸經貿往來的讀者能有幫助。 

  2011年1月1日,廈門海關工作人員在廈門港對第一單ECFA早收計劃進口貨物——台灣水果進行檢驗。

  林祖嘉:兩岸經貿 一個都不能少 

  有人説,其實ECFA並沒有真正的完成,因為其中的服貿協議雖然簽署了,但還躺在“立法院”沒有生效;而貨貿協議則根本沒有簽署,所以ECFA的真正效益並不大。而就算是其中有所謂的早收清單,先調降了一部分産品的關稅,但是因為早收列表項目的貿易總額只佔不到台灣對外貿易總額的5%,因此即使ECFA中止,對於台灣對外貿易的影響也是有限的。我們覺得這些觀點非常不正確,應該加以澄清。

  相信大多數的讀者都知道台灣是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經濟高度依賴國際貿易,因此有任何的貿易機會都應該要努力爭取。因為兩岸貿易總額佔台灣對外貿易總額的30%,是台灣最大的單一貿易夥伴,更何況兩岸經貿關係不只是單單的貿易關係而已,還有很重要的垂直生産鏈的關係,兩岸經貿對於台灣的生産與出口都有重要的影響,以下我們就一一加以説明。

  首先,從兩岸經貿的實際數據上來看,去年早收列表項目中,台灣對大陸出口總額為198.5億美元,佔台灣總出口的6%;早收清單進口金額為59.7億美元,佔台灣總進口的2.1%;兩者合計佔台灣對外貿易總額的4.2%。從比例上來看或許不是很高,但是從總金額上來看則相當可觀,比方説,早收列表項目出口總額約為6000億新台幣,這對於創造我們台灣的生産和就業非常有幫助。反過來説,早收清單降稅萬一真的被取消,這6000億台幣的産品銷到大陸要被課近10%的關稅,這些産品出口勢必受到影響,而台灣相關産業的生産和就業一定會受到衝擊。

  另外,因為早收列表出口項目免稅,去年台商出口因此而省下的稅額達到9億美元,約270億新台幣;反之,如果要開始課稅,這些金額就將立即成為台商龐大的支出。其實從2011年早收清單開始降稅以來,台商每年平均節省的稅額差不多在250億元新台幣左右,對於台商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早收列表中的農産品項目是另外一個重點。2010年時,台灣農産品外銷到大陸只有5億美元左右,同時約有近1億美元的逆差;而在早收清單中,大陸單方面給台灣18項重要農産品免稅,造成台灣農産品對大陸出口的快速成長。去年台灣農産品對大陸出口達到12.7億美元,順差將近1億美元。也就是説,早收列表對於擴大台灣農産品出口大陸有非常明顯的效益;反過來看,如果農産品的早收項目被取消,將會對台灣農産品銷往大陸産生重大的阻礙。

  其次,兩岸經貿關係不是只有單純的經貿關係,因為台灣對大陸的進出口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零組件和半成品,因此,如果兩岸零組件交易要被課稅的話,也同樣會拉高台商在兩岸的生産成本,這對於台商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造成負面的影響。長久下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台商想要往大陸投資生産,以避免受到更多關稅的影響。

  第三,現在也有很多台商轉型,想要往大陸的內需市場發展,因為大陸人均所得已經接近1萬美元,再加上14億人口,未來大陸內需市場會非常具有潛力。這也是當年我們想要與大陸簽署服貿協議與貨貿協議的重要理由,因為台灣的服務業和製造業商品可以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大陸內需市場。很可惜,當年的服貿協議沒有生效,讓台灣許多服務業無法以更好的條件進入大陸。同樣地,如果貨貿協議完成簽署,現在台灣商品在大陸市場應該會有更好的發揮才對。

  最後,我們要強調的是,大陸市場固然很重要,但是其他的國際市場也同樣重要,所以台灣不但應該要重視大陸市場,也應該積極申請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與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等自由經貿協議。其中大陸是RCEP的成員,我們需要大陸的支持才能加入RCEP;同樣地,大陸雖不是CPTPP的成員,但是大陸對於台灣是否能加入CPTPP仍有相當影響力,因此我們也應該維持與大陸的良好關係才對。總而言之,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我們當然不應該忽視大陸市場的重要性,反而我們應該重視對大陸的經濟關係,因為不但可以讓台商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大陸市場,對於台灣擴展對外經濟關係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作者為台灣政治大學經濟係教授)

  柳金財:如果ECFA斷了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自2010年6月29日簽訂,將於2020年6月29日屆滿10週年。由於ECFA僅為“框架”協議,其後續協議因2014年“太陽花學運”抗爭運動而中斷。儘管民進黨政府一再澄清,兩岸洽簽的所有協議均持續有效,但大陸當局于2019年8月暫停陸客自由行、2020年4月暫停陸生來臺就學,兩岸關係陷入低蕩狀態,相關交流與合作趨於緊縮,今年恐整個ECFA也將因此失效。

  首先,兩岸簽署ECFA對兩岸和平發展産生正面效應。台灣民眾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與紅利,利於建構兩岸民眾的心靈契合,經由和平發展向和平統一進程。但近日不少學界指出是否續簽,必須基於清晰化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和“兩岸共同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基礎上。然民進黨已公開宣稱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其實已破壞ECFA的續簽及運作之基礎;同時,民進黨還採取反制大陸對臺兩岸交流、合作及融合政策的措施,積極推動去中、反中和抗中的路線。

  其次,民進黨對ECFA運作,在執政前後立場不一,充滿矛盾、對立論述。2010年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領導“反一中市場,人民公投做主人”的反ECFA遊行,聲稱要在“立法院”中將ECFA擋下、發動公投決定。2014年3月爆發“太陽花”學生運動,導致《兩岸服貿協議》流産。從“太陽花”反服貿學生運動逐漸走向反中、抗中運動,可以説是意識形態淩駕於經濟理性,政治理想主義踰越經濟務實主義。

  然而民進黨執政後又宣稱尊重既往23項協議的基礎,希望ECFA持續運作勿受兩岸當局政治敵對所影響,此時政治理想主義已讓位給經濟務實主義。

  再者,中斷ECFA將阻斷台灣經濟增長,降低台灣競爭力。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發表《冠狀病毒對亞太經濟衝擊》報告指出,兩岸ECFA能否延續,對台灣衝擊大過新冠肺炎封城效應。ECFA若未獲展延,台灣經濟將陷入非常危機狀態。因疫情而採取封城效應,對台灣的經濟成長只有減少0.6%的影響。台灣下半年的經濟表現繫於ECFA能否延續,若ECFA得以持續,預測台灣經濟成長將在2021年迎來近6年的新高,達到3.6%。

  最後,若中斷ECFA勢將對台灣中小企業産生劇烈衝擊,ECFA早收清單共539項,其中農産品僅佔18項,其餘都是工業相關原料、零組件,這些零組件皆享有關稅優惠,一旦喪失零關稅減免優惠待遇,大約增加7%至8%關稅,固然大型企業可能比較具備抵抗風險的能力,但對中小企業而言,將因巨大的成本壓力而降低競爭優勢。

  (作者為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編輯:李瑞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