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六年的紅色情緣

2021-04-06 14:52:00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 (焦點訪談):貴州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期間停留時間最長、留下印跡最多的省份。紅軍轉戰貴州,在這塊土地上不僅播下了革命的種子,也和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這段紅色情緣跨越了80多年,直到今天。我們先去黔西南州的普安縣看一個故事。

   清明節前,貴州黔西南州普安縣的桂鏡富帶著家人來這裡看望葬在這裡的祖父桂崇儒。桂崇儒是位年輕的烈士,曾是共産黨領導的黔西南討蔣自衛軍第一大隊第十中隊隊長。1949年11月16日,在貴州黔西南解放前25天,他不幸被捕,倒在了敵人的刺刀下,年僅28歲。每次祭拜爺爺,桂鏡富都會和家人們回憶起桂家幾代人和紅軍間的一段傳奇故事。

   桂家並沒有人參加過紅軍,然而紅軍卻深深地影響了包括桂崇儒在內的桂家幾代人。1935年3月,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後,開始全力向雲南轉移。4月21日白天,紅一方面軍第三軍團主力到達了位於雲貴交界的泥堡村。這是一個多個少數民族混居的村落,受到國民黨宣傳的影響,村民們對紅軍的到來戒心重重。當時,桂鏡富的爺爺桂崇儒只有14歲,聽説紅軍進村,和家中老老小小都躲進了山中,只留桂鏡富的曾祖父桂寬禮一人在家看守。不過,紅軍到來後,他們的一言一行讓村民們發現,這些人和別的軍隊不一樣。

   紅軍請求能將指揮部設在桂家,桂鏡富的曾祖父桂寬禮看到他們紀律嚴明,秋毫無犯,非常感動,召回了家人,不僅向紅軍敞開了家門,還拿出了當地回族人招待貴客的好東西——箐茶來招待紅軍。箐茶,就是今天的古樹茶,當年泥堡村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有種植。為了招待紅軍,桂家還用上了最傳統最複雜的沖茶技藝。

   紅軍借宿桂寬禮家一晚,第二天紅軍啟程離開時,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桂寬禮的家人一清點,發現頭一天煮茶的茶壺不見了,就告訴了紅軍。本以為就是隨口一説,但紅軍戰士卻認了真,來不及幫忙尋找,就把自己的茶壺給了他們。然而,桂家人不久後就找到了自家失蹤的那把茶壺,卻再也沒法把紅軍的茶壺還回去了。

   紅軍只在泥堡村停留了短短一天一夜就離開了,繼續西進雲南,誰也沒想到,就這短暫的接觸,卻在14歲的桂崇儒心裏種下了革命的種子,紅軍的一言一行,特別是那些樸素的革命道理都印在了他的腦海裏,深深地影響著他的後半生。成年後,他加入了共産黨領導的黔西南討蔣自衛軍第一大隊,成為了第十中隊的隊長,在黔西南一帶開展武裝鬥爭。1949年2月初,當與另外一支遊擊隊會合時,桂崇儒不假思索喊出了歡迎紅軍的口號。

   幾天后,桂崇儒和300多名戰友一起參加了地下黨組織的興仁魯礎營暴動。他不僅參與了開倉放糧,還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

   魯礎營暴動後,為了營救一名被捕的同志,桂崇儒不懼危險,秘密進入了敵人嚴密控制的興仁縣城。然而在1949年11月16日,他偶然被敵人認出,不幸被捕。

   25天后,黔西南宣告解放,而28歲的桂崇儒卻壯烈犧牲,沒能看到勝利的景象。一座宅子,一碗古樹茶,一把銅壺,牽起了幾代人的紅色情緣,紅色精神薪火相傳,到了桂鏡富這一代,桂家人毫不猶豫將宅子和銅茶壺拿出來,建成了紅軍長征紀念館。

   桂家人和紅軍一天一夜的相遇,牽起了幾代人的紅色情緣,紅軍精神薪火相傳。而在貴州北部習水縣淋灘村,當地一些産業的發展也和紅軍戰士有著不解之緣。

   臨近清明,赤水河畔的淋灘村裏,成片的柚子樹開始開出一簇簇潔白的花朵。在柚子開花前,村民宋光平有一項重要的工作,要從自家的一棵柚子樹上剪下枝條,幫助有需要的村民進行嫁接。

   宋光平的父親宋加通老家在江西,上世紀八十年代回老家時發現家鄉的柚子又大又甜,想到淋灘的土質和家鄉類似,於是試著帶了一棵柚子苗回來栽種,沒想到一種就成功了。宋加通是紅軍,為了紀念他,村裏給這個柚子起名紅軍柚。

   1931年,宋加通在江西參加紅軍並加入了中國共産黨,1935年跟隨紅軍開始長征,隨後進入貴州。為了保障紅軍順利北渡長江,當年2月,宋加通在習水加入了黔北遊擊隊,為中央紅軍斷後,卻在不久後的戰鬥中左腳負重傷,離開了隊伍,被當地的一戶老百姓冉吳氏一家收留照料。

   當時敵人四處掃蕩,冉吳氏一家就只有每天把宋加通背到不遠處一個山洞裏躲藏。一年多的時間,宋加通在冉吳氏一家的幫助下養好了傷。這期間,他得知在40公里外的淋灘村有不少流落的紅軍傷員,於是決定前往淋灘尋找組織。憑著堅定的信念,宋加通走到了淋灘村,和100多名紅軍傷員會合,這些紅軍傷員在淋灘村村民的救助下逐漸恢復。

   老百姓無私的幫助,讓宋加通和戰友們撿回了一條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樣的信念更加堅定。此後,宋加通與留在淋灘村養傷的原部隊黨員在這裡召開秘密會議,恢復和接上組織關係,在自己家中成立了中共地下黨淋灘紅軍支部,繼續為革命四處奔走,同時,革命的星火也傳播開來,年近90的劉富國就是當年地下黨支部發展的黨員之一。

   如今的宋光平不僅種植著柚子,看守著父親當年成立的臨時黨支部遺址,還製作紅軍糖,是村裏有名的制糖師傅。淋灘村裏,紅軍柚已經發展到300多畝,紅軍糖已成為産業,憑著這些紅色資源村子脫貧致富。

   每年清明,宋光平會帶上一簇柚子枝,替父親到不遠處的青杠坡戰役遺址祭掃,這裡埋葬著他父親宋加通當年的戰友們。潔白的柚子花,寄託著來自故鄉的哀思,也告慰英烈,在他們曾經奮鬥的地方,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

   紅軍糖、紅軍柚,在貴州,以紅軍來命名的地名和産品還有很多,每個名字的背後都有著一個令人動容的紅色故事,每個名字裏都寄託著當地群眾對紅軍的熱愛。紅軍精神已經深深紮根在了這片土地上。當年紅軍來到這裡,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今天,紅色産業不僅僅是精神的傳承,也是致富的路徑,正讓老百姓的日子變得越來越好。

編輯:李瑞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