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産生活秩序穩步恢復 多國放鬆赴華旅行限制

2020-09-24 08:08: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經過艱苦努力,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隨著中國新冠肺炎疫情趨穩,境外赴華人員越來越多。韓國、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家紛紛放鬆赴華限制。

  這表明:中國抗疫成果得到世界認可,經濟復蘇步伐吸引全球眼光。

  抗疫成果有目共睹

  據韓聯社報道,隨著中國經濟逐步恢復,韓國人赴華需求扎堆,韓國本月至下月將組織大批包機航班飛赴中國。

  日本也持續通過包機方式讓僑民返回中國。早在5月,就有137名日本技術人員包機回武漢復工。

  目前,中國已與韓國、德國、新加坡、印尼、緬甸、柬埔寨等國開通“快捷通道”。

  近日,美國國務院也宣佈下調赴華旅行限制級別,不再禁止美國公民前往中國旅行。

  世界衛生組織多名高官紛紛點讚中國抗疫行動。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説,中國對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的投入巨大。在疫情中,每一位中國人民都展現出高度的責任感,並且在病例數下行情況下,仍持續提高疫情應對能力。中國抗疫行動積累的寶貴經驗對當前全球疫情防控很有幫助。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瑞安也對中國抗疫行動中的醫護人員表達了由衷的讚許,稱他們不知疲倦地工作,將疫情控制在最低水平。

  “世界多國紛紛放鬆赴華旅行限制,表明中國抗疫成效世界領先,中國抗疫成果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徐秀軍表示,從疫情暴發至今,中國用了8個多月的時間控制住疫情,國內生産秩序逐步恢復,體現出中國政府在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時的智慧與擔當。

  經濟復蘇令人羨慕

  隨著疫情得到全面控制,中國經濟復蘇步伐加快。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最新數據,8月份,中國的投資、消費、出口增速三項均實現正增長。8月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6%,增速最為迅猛的是出口增速,達到11.6%,相比7月出口增幅提高1.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稱,中國可能成為2020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刊文認為,與2月份疫情嚴重時期相比,現在的中國經濟已經得到明顯的恢復。美國經濟學家安迪羅斯曼表示,中國的消費情況已經連續多月復蘇。如果疫情繼續影響世界,中國將憑藉自己獨特的優勢,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第一名。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亞洲開發銀行最新報告指出,中國是亞太地區少數成功擺脫經濟低迷的經濟體之一。

  “世界經濟復蘇乏力,而中國經濟表現強勁。因此,各國放鬆赴華旅行限制,讓部分有需求的外商來華做生意,是必要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所所長滕建群表示,疫情發生後,美國等國以維護本國國民安全為由,關閉人員往來渠道。如今,隨著中國國內生産、生活秩序得到有序恢復,曾經“唱衰”中國的個別國家,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抗疫成果,並且希望通過恢復對華人員交往,助力本國經濟復蘇,緩解國內疫情之困。

  嚴防境外疫情輸入

  近期,多國疫情捲土重來。據權威統計數據,截至目前,西班牙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64萬。法國確診病例突破45萬例,單日新增病例數再創新高,連續兩日超過1.3萬例。英國也不樂觀,確診病例累計死亡病例超4萬例,是全球新冠死亡人數第五多的國家。英國首相約翰遜直言,歐洲出現第二波疫情“不可避免”。

  在國內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經濟社會穩步恢復的背景下,為確保國內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蔓延,中國政府堅持對國外入境人員採取全面檢查,堅決防止國內輸入性反彈。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依法依規,根據國際疫情防控形勢的發展,對入境人員採取有關的檢驗檢疫措施。這既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也可有效地組織疫情跨國傳播,既是對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是對外國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

  為此,中國相繼出臺並完善國外入境人員的相關規定。據中國駐各國大使館最新規定,從日本、新西蘭、新加坡等國來華,須持有三日內核酸檢驗陰性證明方可登機。

  “本著對國民負責的態度,中國對入境人員採取了非常嚴格的防範措施,堅決維護現有抗疫成果。在嚴防境外輸入方面,我們也有完善的體系和豐富的經驗。”徐秀軍表示,國外入境人員經過中國海關嚴格的檢疫檢驗程序後,在中國正常展開日常活動,不會造成國內輸入性反彈。

  滕建群指出,在中國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後,世界各國紛紛放鬆赴華旅行限制,這既是對中國抗疫成果的認可,也會給中國防疫帶來一定的壓力。相關政策實施後,會有一批商人陸續來華尋求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扭轉世界經濟頹勢。當前,對中國而言,在逐步恢復經貿合作與人員往來的同時,繼續堅守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仍然是第一位的。

  孫少鋒 姚 慧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