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大事件”:中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2020-08-05 18:26:00來源:新華社

5月9日,開往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的中歐班列(武漢)準備從吳家山站駛出。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的會議,作出了一個重大判斷——中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中國最高決策層會議首次公開作此判斷。

  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首次提及“高質量發展”,其表述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從“轉向”到“已進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功變軌,對於世界經濟來説,其規模和影響堪稱一個“大事件”。

  5月15日,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一家電商企業的直播間內,主播線上直播銷售化粧刷。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大”到“強”的必經階段

  無人駕駛,智慧操控,全息影像……在第十七屆中國(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上,中國民族品牌“紅旗”推出多款令人耳目一新的高技術新車型。

  受益於大膽的技術創新和顯著的性能擢升,紅旗今年前7個月銷量突破87500輛,同比增長108%。這是其努力改變長期落後於合資車的一個證據。

  對於中國人而言,1958年投産的紅旗轎車,是新中國現代工業製造實踐的先行者之一,是一種深深的情懷和自豪的希冀。

  2018年,中國一汽發佈新紅旗品牌戰略,以“中國式新高尚精緻主義”為理念追求。而就在上一年,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紅旗車的品質飛躍和技術鋪設,是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一個縮影。

  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保持年均9%以上高速增長,部分年份增速達兩位數,創造了人類歷史上人口大國經濟長期高速增長的奇跡。然而,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外需拉動、投資驅動、規模擴張實現的高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

  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從這一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速下調至中高速區間,並於2014年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之後形成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框架。

  知名經濟學家劉世錦表示,從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歷史看,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轉換符合規律,也有國際經驗可以借鑒。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後,將主要依靠創新驅動、全要素生産率提高,不斷推動質量、效率和動力變革。

  二戰後,很多國家和地區開始工業化進程,但進入高收入階段的僅有13個經濟體,其餘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這主要是因為未處理好高速增長階段和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轉軌和持續。

  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繼續向高收入國家行列挺進。更重要的是,産業結構、需求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明顯優化,新經濟新動能快速增長並達到可觀規模,使中國經濟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這些都是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鮮明特徵。

  “高質量發展階段,是中國經濟由‘大’到‘強’的必經階段。儘管今年以來遭遇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衝擊,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態勢並沒有改變。”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政説。

  3月5日,在江西省宜春市一家企業車間內,工人在半自動化生産線上工作。各地工業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復工復産。新華社發(周亮 攝)

  兩個百年目標的實現保障

  走進江西愛馳億維科技有限公司,可以看到兩個汽車工廠,一個是現實版的,一個是雲端數字化的。

  目前該公司生産設備數字化率已達80%。通過雲端數字化的“孿生工廠”對實體車間進行模擬運行,實現柔性設計和生産,一條流水線可生産6款不同車型。

  公司智慧製造經理譚虎生説,去年底第一款汽車上市後,已拿到來自歐洲市場的700台訂單。

  這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篇章的又一個細節敘事。

  按照中國共産黨的既定時間表,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並開啟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邁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當前,中國正處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數量和規模擴張已經讓位於質量和效益提升,後者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中心,高質量發展的經濟是健康發展的經濟,也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全面發展的物質基礎。

  “高質量發展以是否有利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標準,識別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這與‘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相一致。”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程承坪説。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也意味著必須要有新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關鍵性突破,要有適應新形勢、新環境、新情況、新規律的頂層設計。

  “要有持久戰的心理準備,要有中短期和中長期的平衡協調,因為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後,遇到的很多問題將是中長期的且前所未有的。”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説。

紅旗最新産品——紅旗H9。新華社記者張建攝

  世界經濟的更強勁“引擎”

  今年4月,阿裏巴巴集團時隔11年重啟“春雷計劃”,推出一攬子措施幫扶外貿企業開拓新國內市場。

  在其內貿批發平臺上,每天有近700家外貿工廠開始“雲批發”拓客,一個月新增外貿工廠逾2萬家,交易額逾220億。

  出口轉內銷為困局中的外貿型工廠找到新的出路。

  當前,世界經濟來到了新的十字路口。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持續抬頭,貿易和投資爭端不斷加劇,並與新冠疫情疊加,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和金融穩定遭受擾亂和衝擊。

  本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明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2012年至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

  儘管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但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融合大勢並未改變,而且還會有“質的提升”。

  “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是要封閉起來搞發展,而是為了更好地擴大開放,更好地統籌開放與安全、增長與風險的一種新模式。”劉元春説。

  在世界經濟新舊動能轉換之際,經濟發展階段的升級將催生中國與世界開拓新的合作和互動模式。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中國,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明確信號:在中國尋求合作夥伴和開拓市場都要以高質量發展為行為特徵。

  2019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白皮書指出,經濟運行更穩定、增長質量更高、增長前景可期的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是長期利好。

  可以確信的是,隨著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自身和世界都會因此發生顯著變化。(記者:王建華、吳鍾昊、呂夢琦、喻珮、張建)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