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態涵養區條例正式施行 破壞生態須依法擔責

2021-06-05 10:3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5日,《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據悉,這是國內首部省級層面的特定功能區立法,標誌著全市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工作走向法治化、規範化、長期化。

  北京市生態涵養區包括哪些?涵養區如何保護生態?怎樣在實現涵養區綠色發展的同時推動市場化協作?

  北京市生態涵養區包括哪些?

  條例指出,北京市生態涵養區包括門頭溝區、平谷區、懷柔區、密雲區、延慶區,以及房山區、昌平區的山區。

  據了解,北京市于2005年率先提出分功能區發展理念,創新設立生態涵養發展區(包括門頭溝、平谷、懷柔、密雲、延慶區);2012年,昌平區和房山區的山區部分被納入生態涵養發展區範圍;今年4月,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條例》,並定於6月5日正式施行。

  在近年來的發展過程中,北京市生態涵養區加強區域協同,“補短強弱”使綜合承載能力加快提升。資金保障方面,2019年以來,市級每年向生態涵養區下達生態保護補償轉移支付引導資金30億元、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120億元以上,平原區支持生態涵養區結對協作資金6億元,重點支持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等。

  基礎設施方面,圍繞保障世園會、冬奧會冬殘奧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重大活動的籌備與舉辦,京張高鐵、京沈高鐵、市郊鐵路懷密線及生態涵養區相關站點相繼建成投運,京禮高速、101國道繞城線建成通車,京密快速路、國道109新線高速等重點工程加快推進,生態涵養區交通條件大幅改善。

  公共服務方面,北醫三院延慶醫院、北京朝陽醫院懷柔醫院已被核定為三級醫院,北京中醫醫院懷柔醫院通過三級甲等中醫醫院評審,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與密雲區醫院深度融合發展,中國農業大學與平谷區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生態涵養區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涵養區如何保護生態?

  條例規定,在生態涵養區的生態保護工作中,實行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制度,對生態涵養區內自然資源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同時,實行自然資源資産有償使用制度。

  生態涵養區內,建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市生態環境部門建設涵蓋生態、大氣、水、森林、土壤、噪聲、輻射等要素,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按照統一的標準規範開展監測和評價,統一發佈生態環境質量狀況信息。

  其中,森林資源方面,條例規定園林綠化部門應當加強天然林、古樹名木、生態公益林等森林資源的保護,採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中幼林撫育、低質低效林改造等措施,增加森林資源面積,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培育森林生態系統。

  水資源方面,條例規定加強對密雲水庫、官廳水庫、懷柔水庫、白河堡水庫等水庫庫區的生態保護,建設水庫上遊生態清潔小流域,加強水庫周邊地區污水、垃圾的收集處理,因地制宜建設水庫入口濕地,削減入庫污染源,完善禁漁期、禁漁區制度,依法查處非法捕撈、破壞水庫周邊環境和設施的行為。

  對於破壞生態須承擔的責任,條例也給出了明確要求。

  條例規定,北京市按照生態功能依法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確保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對自然保護地實行統一設置,分級管理、分區管控,並按照國家規定將自然保護地劃入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生態修復應當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

  此外,條例還規定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生態涵養區生態環境損害的單位和個人,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怎樣實現涵養區綠色發展?

  據了解,近年來北京市生態涵養區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拆違土地騰退方面,生態涵養區堅守功能定位,“以退促進”堅決守護好綠水青山。2017年以來,門頭溝區、平谷區、懷柔區、密雲區、延慶區累計拆違騰退土地2046.9公頃、疏解一般製造業246家,確保區域生態空間只增不減、土地開發強度只降不升。

  在密雲區溪翁莊鎮金叵羅村,鎮長毛久剛向記者介紹,近年來,金叵羅村通過田園綜合體建設,成功打造了金叵羅小米種植園區1000畝、櫻桃園600畝,開發建設了特色品牌民宿以及農耕體驗區、原生態兒童樂園等以田園資源為底色的休閒場所,多次舉辦開鐮節、豐收節等特色主題活動,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發展道路。

  “我們這裡的櫻桃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每年五六月份都有很多來採摘的遊客。按照每公斤60元計算,櫻桃採摘每年可帶來戶均收入3萬元”,提起村裏的櫻桃,金叵羅村村支部書記王義江滿是驕傲。

  如何推動生態涵養區與平原區市場化協作?

  截至目前,全市平原區已有45個街道(鄉鎮)與生態涵養區的鄉鎮(街道)結對,77家企業與生態涵養區的鄉鎮、村莊結對。

  此外,在生態涵養區的建設過程中,政府還通過搭建平臺、共享信息、宣講政策等,為企業等市場主體主動參與協作提供服務。

  在金叵羅村內的“飛鳥與鳴蟲”農場,創始人李一方向記者介紹,這個體驗式農場之所以在選址時選擇金叵羅村,就是看中了這裡的生態環境。如今,農場已經實現日均十幾組家庭來進行體驗消費。

  “村子裏的菜地已經七八年沒有用過化肥和農藥,水和土幾乎達到自然保護區的標準,這一條件吸引了很多以家庭為單位的遊客過來體驗。”

  據悉,未來北京市還將鼓勵和支持結對區之間加強市場主體和要素間的交流合作,只要符合功能定位的適宜産業以及專業人才、資本、技術等,都可以在生態涵養區自由流動。

  “農場從建設之初就得到了村裏和鎮裏的大力支持。與此同時,我們也幫助村子進行有機蔬菜包裝、申請市級社會實踐大課堂的資質等工作,我們已經成為了金叵羅村的‘新農人’”,李一方説。(完)(徐婧 杜燕)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