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1+1政協委員如何更好履職?“卡脖子”問題如何解決?這些聲音值得關注

2021-03-11 13:09:00來源:新華網

   10日,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閉幕。未來,政協委員們將如何更好地履職?政府工作報告中,制約國家多個重點領域更好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如何解決?兩會第七天,還有哪些精彩的聲音值得關注了解?

  政府工作報告,如何解決“卡脖子”的問題?

   “卡脖子”,這個十分通俗的詞語,在今年兩會上,被不斷提及。這背後反映的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到現在,很多重要領域都存在較為突出的短板問題。工業、農業、科技、貿易……在很多重要領域中,如何解決這些“卡脖子”的問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開出許多“藥方”。

  “卡脖子”問題,是我們自身在發展中真正的“卡”點

  白岩松: 大家對“卡脖子”之痛,上上下下都擁有了一種共識。今年大家可以看到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當中有相當大比例,甚至整個一個大章節,去談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而“創新”二字伴隨我們的改革、開放這兩個熱詞,現在成了第三個熱詞,改革、開放、創新,這是未來中國發展相當重要的動力。但是我一直在想這樣一個問題,“卡脖子”我們在談的是別人“卡”我們的脖子,但是別人不卡我們脖子的時候,這難道不是我們自己的卡點嗎?我們就會覺得舒服嗎?比如現在假如因為某種因素,別人放寬了對你的這種“卡”,我們是不是就不這麼著急了?我覺得不是。要加著引號的“感謝”別人卡你的脖子。因為真正“卡”的是我們向前走的過程當中自己的卡口,即便別人改變了不“卡”你了,我們也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所以這才會成為這次兩會當中,從方向到方法,到國家政策,到民眾焦慮,匯聚在一起,這是未來非常重要的一個轉折。

  解決“卡脖子”的問題,要有歷史的耐心和歷史的作為

  白岩松: 在這裡我想説兩句話:要有歷史的耐心、要有歷史的作為。不是説現在感覺疼了,就腦袋一熱認為國家這麼重視,上上下下這麼重視,投入加大了,很快就會解決,會嗎?一個優良品種的種子和一個好藥,沒有十年或十幾年功夫拿得出來嗎?文化軟實力是三年、五年就可以解決的嗎?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歷史的耐心,但絕不要因為有歷史得耐心就覺得都交給後人去做吧,我們得有歷史的作為,但不能因為説要有歷史的作為,就忘了耐心,那會違反規律。所以,在面對這些事情時,需要歷史的耐心和歷史的作為同時行進,我覺得這次的兩會就是在歷史的耐心和歷史的作為中找到了向前走的動力。

   醫學教育決定著醫學衛生健康事業的未來, 全國政協委員王辰在談到醫學人才培養時説,醫學教育成功的關鍵是對受教育者“燦爛其職業前景,嚴格其培養過程”。他同時也提到,醫學人才的培養,首先是質量,其次才是數量。近幾年醫學院數量激增、良莠不齊,最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庸醫之害勝於無醫”。

  爭相辦醫學院趨勢需要警惕利益至上

  白岩松: 醫學界的很多前輩不止一次發出醫學教育的緊迫呼聲。現在只要是個綜合大學就要想辦法辦醫學院,還有它的附屬醫院,這種趨勢要是走下去會非常麻煩。這種行為的動力,首先就是利益。他覺得我要沒有醫學院,怎麼能叫綜合大學?怎麼跟人“雙一流”比拼評價體系?我如果辦醫學院,地方政府就會給我更多投資,錢就來了。假如我辦了醫學院,將來我在本地有了附屬醫院,只要有醫院辦各種事都方便,這種關係網或者更多利益都很棒。我説的好像不那麼好聽,但它可能是一部分現實。

  “庸醫不如無醫”,中國醫學教育要走 “精英教育”的路

  白岩松: 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庸醫不如無醫”,因為庸醫可能把你往壞的方向引導,無醫的話起碼你還能維持現狀,因此,我們都希望能遇到良醫。而良醫的培養在全世界包括我國醫學的發展歷程中,一直是精英教育。何為精英教育?拿出來一個就要管用一個,因為它跟人的生命緊密相關。人的一生,生老病死四個字,哪個環節離得開醫生?王辰院士看似平和的這番話,讓我們各界都應該清醒地對待。接下來國家衛生健康委也好,或地方政府也好,教育部也好,大家應該一起面對這個問題。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