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民營股東“轉基因”:科技新貴上位 傳統勢力漸退

2020-07-31 10:12:00來源:證券時報

  近年來,趨嚴的監管持續打擊違法違規的問題股東,加之經濟下行施壓,不少來自製造業、房地産等傳統行業的民營股東紛紛退出銀行等金融機構,而以地方財政資金為代表的國資通過接盤或增資,進一步增強在銀行內部的話語權。

  與此同時,傳統行業衰退之下,新經濟崛起,尤其是互聯網科技巨頭不但資本雄厚,而且自帶豐富的流量場景優勢,與銀行數字化轉型、促進業務增長需求互為契合,因此成為入股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新興力量。

  今年7月下旬,銀保監會和證監會直接接管明天係9家保險、證券、信託機構,進一步化解風險。

  實際上,這只是監管清理金融業違規股東的一個比較明顯的動作。今年以來,包商銀行、恒豐銀行和甘肅銀行等中小銀行風險處置已相繼落地。

  問題股東被換成常態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監管處置銀行風險方式主要包括引入新的戰略股東、變更管理層,以及成立新的機構收購、承接原有銀行資産。

  7月15日,甘肅銀行增資擴股方案獲批,該銀行非公開發行內資股37.5億股,非公開發行H股12.5億股,意在用市場化財務重組方式徹底處置其現有風險資産。

  參與甘肅銀行此次定增認購的為甘肅省當地國資,主要包括甘肅省國有資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甘肅省公路航空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及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增資完成後國資持股比例進一步提升至44.03%。

  今年4月1日,甘肅銀行因相關股東方華訊方舟出現風險,股權質押爆倉導致股價暴跌,並帶來聲譽風險。

  此次定增後,意味著甘肅銀行原有的民營股東華訊國際等股權將被稀釋,華訊國際曾是甘肅銀行2018年上市基石投資者,其母公司華訊方舟集團陷入債務違約泥潭。

  國資進一步增資入股,原有民營股東收縮股權,成為清理銀行問題股東的重要方式。

  以恒豐銀行為例,作為一家資産規模達萬億元的股份行,該行長期以來由屬地管理,前後兩任董事長涉嫌違法犯罪鋃鐺入獄,産生大量不良資産,監管部門果斷採取了包括撤換董事長等高管和引入戰略投資者、徹底更換股東的方式。

  “很多銀行出事出在哪?出在人、出在高管層,所以把所有的高管層全部都換掉,調整充實新的領導班子。有一些銀行股東入股的時候,根本沒有經過監管審批,但是這些私下交易就開始轉讓。我們對這種違法的股權和股東堅決依法進行了清退。通過司法程序,清退違規股東,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人員。”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今年4月曾表示。

  2016年年報顯示,恒豐銀行增資擴股前第一大股東為持股20.61%的煙臺國資煙臺藍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同時,持股5%以上股東包括目前深陷困境的安信信託實控人高天國,高天國通過上海國之傑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國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煙台中惟投資有限公司,合計持有恒豐銀行5.79%股權。

  在審判恒豐銀行原董事長姜喜運的時候,煙臺檢方指控,2004年至2013年,姜喜運利用恒豐銀行董事長職務便利,給高天國公司購買恒豐銀行股份、辦理貸款提供幫助,姜喜運夥同原恒豐銀行財務負責人共同收受高天國2300萬元賄賂。

  2019年恒豐銀行千億定增獲批,引入中央匯金和山東AMC等股東,分別位居第一和第二大股東,持股分別達到53.95%和32.37%,而高天國旗下上海國之傑等持股由5%以上收縮至1%以下,對銀行的影響甚微。

  與高天國違規獲得恒豐銀行股權類似,上海華信入股海南銀行手段如出一轍。

  7月30日,河北承德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庭審原國開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懷邦一案。

  檢察院指控,2009年至2019年胡懷邦利用交通銀行董事長、國開行董事長職務便利,在獲取銀行授信額度、入股商業銀行等方面給相關單位和個人提供幫助,非法收受財物8552萬元。其中,給相關單位和個人入股商業銀行提供便利,指的便是胡懷邦擔任交行董事長期間,幫助上海華信入股海南銀行。

  2019年年報顯示,海南銀行第一大股東為海南鹿回頭旅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7%;第二股東為海馬財務,持股12%;第三大股東為上海華信國際集團,持股12%;其後,交通銀行和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均持有該行10%。

  今年6月11日,海南銀保監局披露,海南銀行變更股權,國資代表中國鐵路集團旗下中國鐵路投資接棒上海華信,持有海南銀行股權12%,轉讓完成後上海華信不再持有海南銀行股權。

  債務逼迫民營股東易位

  “出來混的,總歸要還。”民營股東通過行賄等不正當手段獲得的銀行股權,最終還是逃不了還回去的結局。此外,還有一些股東,由於涉及産業眾多,在經濟形勢壓力之下,出現經營困難或債務危機,所持銀行股權被凍結、拍賣。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在阿裏司法平臺上,各地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股權拍賣信息“絡繹不絕”,而大多數民營銀行股東所持的銀行股權被拍賣,多是因為債務糾紛。

  例如,即將於8月18日開拍的東兆長泰集團所持的大連銀行1億股股份,起拍價格3.17億元。東兆長泰集團是大連銀行第十大股東,也曾先後五次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産業涵蓋建築施工、地産開發、金融投資以及礦業等領域,位列2017年度北京民營企業百強第15名。

  2019年,東兆長泰集團走向衰落,因為債務糾紛被廈門國際銀行起訴,並凍結相關大連銀行股權。

  再如,2018年在香港上市的江西省第二大城商行——九江銀行,其第四大股東為大生(福建)農業有限公司(簡稱“大生福建農業”),持有九江銀行5.65%股權。

  阿裏司法平臺顯示,大生福建農業所持九江銀行股權也將於8月10日悉數拍賣,起拍價合計10.17億元。

  然而,2018年3月至今,大生農業集團遭遇債務違約,不得不變賣資産和進行股權轉讓。

  再如,海航集團旗下海航旅遊也曾是長安銀行第五大股東,由於流動性債務危機,海航係整體陷入困難,海航旅遊拖欠陜國投5億元債務,不得不用長安銀行股權進行抵債,徹底退出長安銀行。

  “這些民營股東本身經營出現困難,一旦出現現金流問題,銀行作為其中資産之一也難逃被凍結拍賣的結局。”西部某家城商行高管對記者表示,更為重要的是,需要防範這些股東在關聯交易上給銀行帶來的額外風險。

  “前幾年股東之所以投資金融業,有幾個是真正的財務投資?不就是想利用股東的優勢獲得更多的金融資源支持?如果沒有這個目標,誰願意投資,這就是中小金融機構特別尷尬的地方。”某上市城商行高管對記者表示。

  互聯網科技新貴上位

  相較以前,近年來地産、製造業等傳統産業企業紛紛謀求金融牌照的現象已陸續減少,反而是互聯網金融科技企業入場呈現增多的態勢。

  相關銀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此前監管尺度相對寬鬆,但在包商銀行、恒豐銀行等事件之後,各地監管機構對於民營資本入股銀行資質審查更為嚴格,擔心“目的不純”的股東再次出現。

  360集團是今年新進斬獲銀行牌照的互聯網科技巨頭。今年6月,360集團斥資12.8億元獲得天津金城銀行30%股份,成為該行第一大股東,也意味著360集團成為繼騰訊、阿裏之後第三家擁有旗下銀行的互聯網公司。

  “尤其是出了包商銀行等事件後,地方銀監局對銀行股東把關很嚴格,除了最基本的資本實力要求,還會考慮新入股的股東能否給銀行帶來所需資源。”一家美股科技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可能以前股東入股銀行是想從銀行獲得更多的信貸資源,而現在反過來,監管要看你能給銀行帶來什麼資源,成為能不能入股的重要因素。”

  相比于傳統産業的股東,互聯網科技公司天然具有更強風控技術、豐富的場景、龐大的數據優勢,可以幫助銀行場景應用落地、提升金融服務質效,賦能銀行的能力突出。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除了騰訊、阿裏和360集團先後成為相關銀行的股東,其餘金融科技公司也在想方設法入股包括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持牌機構。

  例如,2019年9月和12月,樂信和信也科技分別入股了江西裕民銀行和福建海峽銀行。今年6月,小米集團發起設立的香港虛擬銀行“天星銀行”和重慶小米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相繼開業。同月,玖富數科則通過入股形式成為湖北消費金融公司第二大股東。

  消金行業人士認為,互聯網公司入局銀行和消費金融,均是可以將其龐大的用戶流量和數據,更全面地參與銀行、消費金融的獲客引流、貸款撮合和不良催收等,在數據、風控技術和營銷方面給予銀行和消金公司更多支持。

  “現在銀行等金融牌照的紅利也沒有以前多了,監管也更嚴格了,我們在找銀行定增對象的時候非常犯愁。在這种經濟環境下,比較有資本實力、不缺錢的對象,除了險資,可能就只有科技公司了。”華中一家城商行董辦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而對於銀行股權管理,今年7月20日,銀保監會在召開的2020年年中工作座談會暨紀檢監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持續完善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嚴格規範股東股權管理,加強股東資質審查,實施股東入股“承諾制”,對違法違規問題股東堅決實施行業禁入。(記者 胡飛軍)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