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交出世界減貧史“最好成績單”?

2020-01-22 16:1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期,一份由英國智庫發佈的報告,再次把中國的減貧事業帶到世界目光下。

  這份由萊加頓研究所發佈的2019年《萊加頓繁榮指數報告》稱,中國在繁榮指數排行榜上位列第57位,較十年前上升8位。同時,十年間,中國赤貧人口由最初總人口的19%,大幅下降至不足1%,“減貧成效顯著”。這也成為世界對中國減貧事業的又一次積極肯定。

資料圖:婦女在扶貧車間內工作。中新社記者 賀俊怡 攝

  而根據中國的時間表,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與之密切相關的核心指標——脫貧方面,也要確保在2020年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得到解決,這將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談到這一目標的實現,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如是説。

  如他所言,中國實現脫貧,將成為首個實現聯合國“無貧困”目標的發展中國家,提振全球的減貧信心。

  同時這也意味著,在消除貧困這個全球共同的“難題”上,中國積累了一套有效的方案,得以在40年成功減少8.5億絕對貧困人口。並且在當下,中國願意將這些經驗向世界分享。

  回顧中國的減貧做法,至少有五個方面的經驗可以為外界參考。

  一是重視。很少有國家如中國一樣,以舉國之力來減貧。

  “脫貧攻堅越到最後時刻越要響鼓重錘”,習近平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如是説,透露出中國減貧成功的決心。而隨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間點的臨近,近些年,從執政黨的工作綱領,到政府的施政報告,再到立法機關的相關工作,脫貧攻堅成為各方一道“必答題”。

  日前,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對“決勝之年”的脫貧工作再作規劃,並再次強調確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全面完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與貧困的作戰,成為一場中國勢必要贏的戰爭。

  二是精準。習近平2013年提出“精準扶貧”的概念,被外界視為中國脫貧的方法論。

  在當時,習近平説,扶貧開發推進到現在的程度,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他提出,要做到“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此後,精準扶貧成為中國扶貧的“關鍵一招”。從幫扶誰的精準,到誰來扶的精準,一直到建檔立卡等具體工作,精準扶貧既是精準脫貧的前提,也成為“脫真貧”保證。

  三是可持續。中國的脫貧是授人以魚,但更注重授人以漁。

  “貧困縣摘帽後,也不能馬上撤攤子、甩包袱、歇歇腳。”習近平在2019年兩會期間説。同年,他在河南時考察再次強調,不僅要脫貧,而且要致富,繼續在致富路上奔跑,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

  如今,借助互聯網等平臺,不少貧困地區正找到新的致富機遇。比如這幾年,多位貧困村第一書記試水直播賣特産,效果不俗。在帶火自己的同時,他們的創新脫貧也讓中國“扶貧扶志、扶貧扶智”的內在邏輯更加可親可感。

  四是監督。細心的人注意到,在今年的中央紀委全會上,“為決戰脫貧攻堅提供堅強保障”成為一項重點部署內容。

  習近平在會上指出,精準施治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加強對脫貧工作績效特別是貧困縣摘帽情況的監督。

  同時,因為牽涉大量資金,扶貧領域也容易有滋生腐敗的風險。對此,中國一方面扶貧,一方面加強對扶貧資金等的監管,方式包括黨內監督、立法機關的監督、以及政府的審計部門的監督等,確保扶貧的錢,“每一分都花在刀刃上”。

  五是適宜。有外國專家注意到,中國的脫貧也借鑒了一些國際成功經驗,但更注重因地制宜。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副代表戴文德就曾表示,中國不是僅僅盲目地照搬他人的經驗,而是分析、評估中國自身的條件和要求,因地制宜,將他國經驗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在這方面,中國可以成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模範。”

  目前,中國已經創造世界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而根據預計,僅2019年,中國減少的貧困人口將達到1000萬人以上。這些經驗,將為人類實現“無貧困”目標,提供更多參考。(完)(記者 梁曉輝)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