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失”與“得”:關“亞洲最大金礦”護“亞洲水塔”

2020-07-04 13:1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一個簸箕裏頭,就能篩出一枚金戒指。”民間流傳的這句話,形象反映昔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大場金礦之“富足”。

  曾有媒體分析,處於青海的“金腰帶”——巴顏喀拉山金銻成礦帶中段的大場金礦,黃金資源儲量之大使其有望成為“亞洲最大金礦”之一。

  但玉樹藏族自治州生態環境局局長多加日前對中新社記者説,為了保護生態,數年前,當地官方提出“還舊賬不欠新賬”,果斷停止州域內所有探礦、採礦行為。

  玉樹州地處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江河發源地青海南部三江源區域,此間素有“亞洲水塔”美譽,發育和保持著最原始、大面積的高寒生態系統,維繫著中國乃至亞洲生態安全命脈。

  金礦關停無疑帶來巨大經濟損失,但首當其衝的難題是歷史遺留的過採區怎麼辦。多加介紹,當地斥鉅資實施了大場金礦的生態修復,按“宜草則草、宜林則林”的理念覆綠。

  中新社記者通過當地名為“江源之窗”的生態監測系統看到,修復前衛星遙感資料中黃土裸露、坑洞遍地的過採區,修復後逐漸與周邊地形地貌景觀相和諧。

  多加説,大場金礦的生態修復,只是當地守護“亞洲水塔”的一個縮影。

  “我們村歷史上有上百處泉眼,但慢慢很多泉眼都沒了水。”玉樹州玉樹市扎西科街道甘達村黨支部書記群才仁介紹,“我們保護水源,撿垃圾,給大點的泉眼安柵欄,不讓人糟蹋,現在絕大多數泉眼又有了水。”

  如今,三江源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以遏制,實現水資源總量、植被覆蓋度、生物多樣性、農牧民收入、發展能力“五增”。以玉樹州農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例,2010年至2019年的十年,年均增長13%。

  在“栽活一棵樹比養活一個娃娃還難”的玉樹州玉樹市,2010年至2019年,完成造林綠化、撫育、低效林改造等113685畝,成功試種成活榆樹、桃樹、圓柏等28種樹種。

  與此同時,當地生態環境監測亦實現行為規範、方法科學、數據準確。

  “玉樹州地大物博、人煙稀少,從州上一個縣的東頭到西頭,開越野車跑一天也不一定能跑完。”多加表示,在生態環境監測中,僅靠人力,無法企及。

  而依靠先進的監測系統,當地逐漸實現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的實時展示,並強化對冰川雪山、草原濕地、河流湖泊和珍稀野生動物的生態學監測。

  以“江源之窗”(遠程視頻監測系統)為例,中新社記者日前借此“尋找”了玉樹州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黑頸鶴的蹤跡,實時查看崑崙山東段最高峰玉珠峰的漫天飛雪,也看到對水質要求苛刻的水獺在扎曲河打滾嬉戲的畫面。

  “野生動物在這裡過得十分瀟灑。”多加不無感慨。(完)(中新社記者 張添福)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