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杞麓湖“治病”,29名專家竟然開了“假藥方”!

2021-06-02 14:40:00來源:新華網

  一些有違常識、造假的工程項目,得到了專家的“背書”後匆匆上馬;少數專家只顧拿“出場費”,不管項目的科學性;個別專家竟然沒有相關資質和專業背景……雲南省紀委監委近日通報曝光了玉溪市通海縣杞麓湖生態環境保護中的“專家假”“假專家”問題。

  2021年4月,中央第八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下沉雲南省玉溪市督察發現,通海縣採取弄虛作假手段,干擾國控水質監測點採樣環境,主要涉及杞麓湖柔性圍隔、水質提升和補水管道向湖心延伸3個項目。雲南省紀委監委進一步調查後發現,有29名專家參與了這些弄虛作假項目,他們都拿了數額不等的評審費、專家諮詢費,出具了“同意”“原則同意”等意見,無一人給出“不予通過”意見或選擇退出。

  雲南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這29人中,有些專家在參與項目論證、評審的時候,發現了問題,提出了反對意見,但最後出於自身利益、科研、人情等方面考慮,還是簽下了“同意”意見;有些專家出於走過場、拿“出場費”心態,頻繁參與相關項目評審會,卻不關心項目的具體內容;有個別專家扮演“科研掮客”角色,在當地黨委政府、項目承接方、技術專家之間牽線搭橋,一手拿施工方的好處,一手籠絡專家參加各種項目評審會;有一些專家竟然沒有相關資質和專業背景,只是臨時湊數、救場的。

  雲南省紀委監委指出,專家們喪失客觀、公正、獨立的科學研究立場,履行職責不到位,給當地黨委政府、施工方“背書”,造成了嚴重後果。一是出具肯定性專家意見成為當地黨委政府上馬“問題項目”“造假工程”的決策依據;二是技術把關不嚴,造成一些工程項目的設計縮水、建設縮水等問題;三是對待關乎民生的重大項目態度敷衍,研究材料不認真、沒有深入實地調研、評審走過場,背離科學研究精神,敗壞了學術風氣。

  據介紹,29名專家分別來自雲南大學、玉溪市水土保持工作站、玉溪市不動産登記中心、昆明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玉溪市環境科學研究所、昆明市滇池生態研究所、玉溪市水利局、玉溪市水利電力勘測設計院、雲南省政府投資項目評審中心、雲南農業大學、玉溪市生態環境局通海分局、昆明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學、雲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雲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雲南師範大學、玉溪市環境監測站、通海縣水利局、通海縣農業農村局、通海縣杞麓湖管理局等。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