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家國緣:百姓安康,山河無恙

2020-06-26 15:11:00來源:新華網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

  ——(宋)蘇軾

  端午節,起源於南方吳越先民的龍圖騰祭祀,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關聯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節體現了人與自然的緣,人與物的緣,人與家國的緣。2009年,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棕香延綿,情緣依依

  “紫禁城裏吃粽子是相當的重視,而且儀式感還特別強,從五月初一就開始,所有的主食都加上粽子,到了端午節這一天,還要有粽子席。另外,皇帝吃完飯以後,他要用粽子來賞賜,賞賜身邊的文武大臣,用粽子在端午節期間作為聯絡感情的方式。”

  ——故宮宮廷學研究專家 苑洪琪

  茭粽葉包蒸米飯,野山茶點石菖蒲。

  信奉“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傳統節日的代表性飲食牽連著中國人真摯的情愫。就中國飲食文化而言,粽子是中華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這小小的粽子錶達著端午文化,承載千言萬語,連接著中華兒女的情感,包含著中國人的精氣神。粽子有棱有角的外表、嚴絲合縫的包裹,蘊含著中華民族最為傳統的精神內核。

  清清粽香,縷縷鄉愁。又是一年端午至,無論我們身在何方,不要忘記我們站立的地方,不要忘記負重前行的背影。在舉杯緣聚的時刻,向懸壺濟世、醫者仁心的職業精神致敬,向迎難而上、捨生忘死的英雄主義致敬,向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民族精神致敬!

  家國情緣,托舉復興

  “端午節是家庭親情交匯的節日,也是我們紀念歷史先人的重要節日,所以家與國在這個節日裏邊有一個集中體現,所以家國情緣是我們端午節的重要主題,我們通常會説家是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在中國的文化傳統裏邊,家國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在今天這個特殊的一個環境裏邊,我們更加應該強調,家國情懷,家國情緣。”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民俗學者 蕭放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兩千多年來,端午節的內涵和形式不斷變化和豐富,關於這個節日的故事更多地聚焦到屈原的身上。從古至今,端午一直傳承著歷史的記憶,堅守高尚信仰,凝聚愛國情緣,內含報國大義。

  端午,同歷史對話,同家國相連。家國情緣是端午亙古不變的底色,中華兒女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珍惜今世緣情,托舉復興夢想,讓這個節日傳遞著更加濃濃的家緣國緣。

  2020年這場防控阻擊戰,中國人的家國情緣提振起舉國抗疫的堅定信心,凝聚起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偉大力量,所有中國人的家國情緣如同一條堅實的紐帶,將每個人緊密交織在一起,與國同行,與國同願。

  敬畏自然,天人互泰

  “在疫情期間,我們更要重視自己自身的保護。希望大家吃粽子,不要忘了隨節令。”

  ——故宮宮廷學研究專家 苑洪琪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端午,插艾草、沐蘭湯、制涼茶、佩香囊,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禳災祛疫的祈願。各種端午習俗都可以溯源到參讚天地、慎終追遠的人文精神,彰顯順應天時、道法自然的生命法則。

  如今,端午的節日物語變得更加豐富。在蓬勃的夏季,大自然絲絲縷縷的氣息時刻提醒人們:保護生命、敬畏自然。常態化的疫情防控更喚起人們對人性、生命的追問, 這也是端午帶給我們彌足珍貴的生命觀念。

  萬物蒼生,和諧共生。疫情尚未消散,經歷了特殊的生活體驗,面對真切的生命旨意,我們共同祈願山河無恙,百姓安康!

編輯:李瑞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