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時代需求 滿足人民需要——專家解讀民法典的意義及實施

2020-08-01 07:57:00來源:人民日報

  回應時代需求 滿足人民需要(權威發佈)

  ——專家解讀民法典的意義及實施

  7月3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吹風會,邀請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委員王利明,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孫憲忠介紹民法典及其實施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今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據介紹,我國民法典是一部理念先進、體例科學、結構嚴謹、內容完整的法典。總計1260條,包括總則編和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6個分編。

  “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領導人、立法工作者、專家學者的夙願。”張文顯介紹,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我國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7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範,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吸收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實踐特色和時代特色的民法典。

  “人格權獨立成編是我國民法典最重要的創新和最大亮點之一。”王利明認為,人格權在民法典中獨立成編,這既是民法典回應時代需求的集中體現,也更好地滿足了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民法典在貫徹國家治理方面做了重大更新。”孫憲忠認為,民法典除了要彰顯對個人權利的保護,也要擔負起完善國家治理的使命,“比如在物權部分,民法典對國家公共財産秩序的制度保障,完善了國家經濟基礎方面的法律支撐。”此外孫憲忠表示,在婚姻家庭制度裏,民法典也有非常重大的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比如在進入老齡社會的背景下,面對失獨家庭和老人無人贍養家庭的問題,民法典儘量擴大親屬贍養的範圍,讓老人能有所贍養,同時也讓贍養老人的人在遺産取得上也能夠有所報答。

  張文顯表示,民法典從公佈到實施,有7個月的準備期。在此期間,立法機關將對同民法典規定和原則不一致的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清理,及時明確法律規定含義和適用法律依據。司法機關將抓緊完善相關民事司法解釋,使之同民法典保持一致,統一民法典適用標準。行政機關將以民法典作為重要標尺,規範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行為,促進行政執法與民法典的有機對接。

  本報記者 張 璁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