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唄接入央行徵信,透支“買買買”或影響貸款買房?

2020-07-30 08:1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花唄部分用戶接入央行徵信”,消息一齣,各種疑問紛至沓來,登上熱搜。

  “部分用戶,是哪部分?有我嗎?”“每月最低還款會影響信用嗎?”“不逾期也會影響之後的貸款嗎,尤其是房貸車貸?”

  現在,答案來了。

  部分用戶已接入徵信,有你嗎?

  “目前可以提供個人的支付寶賬號等相關信息,電話查詢自己的信息是否已經接入央行徵信。”支付寶客服向中新網回應,“另外,用戶也可以通過花唄-我的-相關合同及産品説明中查詢,如果有《個人用戶信息查詢報送授權書》,也意味著信息已經接入。”

  目前,作者本人的花唄還未授權上傳央行徵信中心。在溝通中,客服表示,需要用戶主動進行勾選同意,才會被徵信。如果沒有進行勾選“同意”等操作,是不會有徵信信息的採集,個人徵信仍只歸芝麻信用。

“花唄”的《個人用戶信息查詢報送授權書》。

  但是,有網友表示,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就允許花唄接入徵信,這是怎麼回事?

  目前的情況來看,有兩種可能:一是對花唄額度進行提額,二是進行花唄服務升級,這兩個過程中,花唄會提示“點擊按鈕視為您同意《花唄服務協議》和《個人信用信息查詢報送授權書》及其他協議,同意授權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查詢/報送相關信息。”勾選後就被視為同意接入央行徵信。

  “沒仔細看點了升級。”不少“被徵信”的網友都屬於這種情況。

  花唄≠信用卡,頻繁借錢花影響個人信用嗎?

  面對花唄的變化,大家看法各異。有人“只想知道怎麼關閉花唄”,也有人認為“這是好事,如果花唄類似信用卡,對於銀行評估個人信用等級有正面作用。”

  花唄提供的服務雖然非常類似信用卡,但其本質並非信用卡,支付寶相關人士此前也表示,花唄並非虛擬信用卡,是一個消費信貸(産品)。

資料圖:民眾展示銀行卡。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另外,花唄的《個人信用信息查詢報送授權書》中顯示,其授權對象為重慶市螞蟻小微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屬於小額借貸公司。

  這和信用卡的徵信被銀行採集有區別,也讓不少人擔心:“沒有逾期,但是頻繁的小額貸款會不會影響我的個人信用和後續銀行貸款?”

  支付寶客服表示,如果在使用花唄的過程中從未逾期,便不會對徵信産生影響,目前體現在徵信報告上的形式尚不清楚。“每月最低還款額度屬於正常還款方式,是不會影響消費者的經濟活動的。”

  據建設銀行西單支行信貸消費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個人信用主要看逾期記錄的情況,包括逾期頻率、期限等。“花唄和信用卡都屬於信用貸,花唄屬於小額貸款,不過央行徵信不論小額還是大額,只要逾期都會有記錄。一般貸款只要證明還清了就可以。”

  “信用卡也有小額消費,只要按期歸還,就屬於正常的業務,不會影響你的信用。除非違約,有可能就會成為信用污點。”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表示。

  用“花唄”會影響房貸、車貸嗎?

  此前,花唄逾期主要在自有的系統內産生影響,但接入央行徵信後這點有了變化。

  趙錫軍表示,之前客戶的逾期記錄不會直接報送央行徵信中心。接入以後,這部分客戶的借款、還款行為和在別的銀行的記錄一樣,全部都會體現在徵信報告中。信用記錄裏的污點沒有清除之前,很多行為就會受到約束、限制。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接入央行徵信後,其借貸總額、違約記錄等都能查詢,因此會增加對個人行為的約束力,但這種約束也是好事,能合理地確定個人信貸額度,避免過度借貸,對規範整個社會信用體系是有好處的。”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説。

  面對花唄使用和銀行貸款的問題,上述建設銀行工作人員表示,申請房貸之前,需要把逾期貸款都還清,並提交憑證。“不只是逾期款項,所有的貸款都要結清。”

  支付寶客服表示,如果銀行貸款需要開具證明,可以提供花唄結清證明。

  “另外,還需要收入證明、還款能力、資金來源等材料。”該工作人員解釋,這些會影響貸款額度、貸款利率,但逾期本身不是影響還款能力的證明,主要是看逾期的具體情況,是否屬於高危風險範疇。

資料圖:銀行工作人員正在為客戶服務。 趙玎 攝

  “只要沒有逾期、違約,就沒有信用污點,但是財務能力可以通過徵信報告反映出來。”趙錫軍舉例説明,比如某消費者每次借貸都不超過一兩百塊錢,這説明流水不大。雖然按時還款無逾期,但當要做較大金額生意的時候,需要貸款100萬元,銀行可能會認為他的財務能力不足以支撐借貸100萬元。

  個人信用與財務能力並非直接相關,財務能力也不是只根據花唄的使用情況進行判斷。“判斷財務能力的指標不同,會有不同的結論,但這不影響正常使用花唄賬戶。”趙錫軍説。

  花唄接入央行徵信,你還用它嗎?(完)(彭婧如)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