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專家詳解:今年南方強降雨與1998年相比如何

2020-07-14 09:29:00來源:光明日報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呈現出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等特點。7月4日至7月10日,重慶、貴州至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今年以來最強降雨過程,有一些江河的支流水位超過1998年。

  今年南方強降雨與1998年相比如何,未來會不會還有降雨和大洪水?記者就此專訪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室研究員黃磊、國家氣候中心副研究員翟建青等專家,請他們詳解近期南方的強降雨。

  多地日雨量突破歷史極值

  馬學款介紹,從6月2日至7月12日,中央氣象臺連續40天發佈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由此可見近期南方的暴雨之強”。

  王永光介紹,國家氣候中心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入汛以來,截至7月10日,我國南方共出現15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其中,自6月11日至7月10日,主雨帶北抬至長江中下游一帶,多雨中心位於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湖北東部、安徽南部、浙江中部等地,浙江、安徽、江西局地累計降水量超過800毫米。

  多地日雨量突破歷史極值。7月4日至7月10日,湖北黃梅、浠水,江西吉安、峽江,湖南隆回等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日雨量突破極值。

  6月1日至7月9日,湖北、安徽、江蘇、貴州、浙江、重慶、湖南、江西、上海、廣西、四川等省份共計85站累計降水量超過年降水量的一半。

  暴雨給長江流域防汛帶來了壓力。中央氣象臺數據顯示,6月1日至7月12日,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40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9%,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一位,長江流域及鄱陽湖、洞庭湖等地出現較重汛情。

  南方暴雨綜合強度:60年來1998年第一、今年第五

  7月12日零時,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內,湖水漫過一道紅色標記——“1998年洪水位22.52M”,這標誌著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紀錄以來的歷史極值。

  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是,與1998年我國南方特大暴雨事件相比,此次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降水如何?

  “綜合考慮範圍、持續時間和雨量發現,6月27日以來(截至7月9日)的我國南方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綜合強度為1961年來第五強(1998年第一)。” 翟建青説,與1998年洪水相比,今年南方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從區域上來看,1998年暴雨過程覆蓋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超過250毫米區域集中在江南北部及廣西東部等地;而今年暴雨過程位置偏北,集中在江淮、江漢東部、江南大部及重慶、貴州等地,超過250毫米區域集中在湖南西北部、湖北東南部、江西北部、安徽西南部、福建西部等地。

  氣象專家提醒,當前長江流域及鄱陽湖、洞庭湖、太湖等湖泊出現超警戒水位,氣象衛星監測顯示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為近10年最大,長江流域將出現大範圍強降雨,防汛減災形勢十分嚴峻。

  7月下旬防汛壓力是否會減輕

  7月以來,我國主雨帶維持在西南地區東部至長江中下游地區。7月11日至12日,主雨帶階段性北抬。

  馬學款提醒,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短暫的間歇期之後,7月13日至7月16日,主雨帶又將南落至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此期間,主要強降雨區域會出現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重慶東部、貴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還將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這與7月4日至7月7日強降雨雨帶有較大的重合度,需要關注降水的疊加影響。

  “即使7月中下旬雨帶東段北抬,長江流域防汛的壓力並不會減輕,長江中上遊地區的明顯降水依然會給水位高位運行的江河庫湖帶來威脅。”馬學款説。

  未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否會增多

  “雖然目前很難將單獨的一次天氣氣候事件(比如此次南方暴雨)直接歸因于全球氣候變暖,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確實在增多增強。”黃磊説,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1951年以來,我國平均溫度和極端溫度都呈顯著升高的趨勢,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出強度更強、發生更加頻繁、持續時間更長的特點,極端強降水事件的發生頻率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區也將有所增加。

  “因此,進一步增強我國應對極端災害的能力已經迫在眉睫,需要將應對極端災害作為適應氣候變化的核心內容,強化極端災害的風險防範措施,加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監測預警和氣象災害風險管理,開展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氣候變化影響評估,強化生態和環境氣象服務,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防災減災機制。”黃磊表示。(記者 袁于飛 張亞雄)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