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解“封” 對全國疫情防控大局具有標誌性意義

2020-04-08 10:12:00來源:法制日報

  武漢解“封”

  ●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部署下,中國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舉國上下、各行各業,14億人民動員起來,全力以赴投入這場戰“疫”

  ● 關閉離漢離鄂通道,有效切斷傳播途徑;迅速建設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方艙醫院和大量隔離場所,解決病人收治難題;社區封閉管理持續升級,各小區實施最嚴格封閉措施……不懈的拼搏奮鬥,終於使以武漢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

  ● 城市封控76天后轉向“重啟”,對全國疫情防控大局具有標誌性意義,但也為武漢市疫情防控整體工作帶來新的考驗。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的解除,絕不意味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放鬆

  八方風雨,帶礪山河。

  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離漢人員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安全有序流動。荊楚大地正在逐步恢復往日的容顏,武漢城市功能正在“重啟”。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也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舉國上下、各行各業,14億人民動員起來,全力以赴投入這場戰“疫”。

  武漢成為主戰場。從1月23日封城到4月8日解“封”,武漢這樣一個1000多萬人口的超大城市,整整封城76天。

  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武漢封城,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性,也體現了中國政府防控疫情的決心。武漢解“封”,對全國疫情防控大局具有標誌性意義。

  不過,專家同時提醒,到目前為止,湖北依然是少數處於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響應的省份之一,而武漢曾是全國疫情最為嚴重的區域,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因此,武漢解“封”後,依然不可放鬆警惕。

  緊急封城

  一座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封城!這是中國前所未有的壯舉,有其無以言表的悲壯。

  在這場載入歷史的災難裏,有傷痛也有感動,這段史詩般的戰“疫”歷程,值得這個時代去銘記。

  2019年12月8日,武漢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發病。

  2019年12月29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ICU接收了9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説,30日接著在收病人,31日也在收病人,大概已經有20多個病人了。大家把所有病人全部過了一遍,得出結論:這可能是病毒感染,不是其他感染。

  類似情形在武漢其他醫院不同程度地出現。

  2020年1月1日,武漢市衛健委通報稱,初步認為是病毒性肺炎,未發現人傳人現象,宣佈“華南海鮮批發市場休市整治”。

  武漢市衛健委通報當日,從高鐵站到社區再到街頭,武漢與往年並無兩樣:客流熙熙攘攘,街頭車水馬龍,社區住宅樓萬家燈火……

  直到1月20日,武漢市成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領導、指揮全市疫情防控。當天晚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鐘南山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肯定存在人傳人現象。

  輿論隨之急轉直下。從這天起,武漢街上的車輛、行人驟然減少。在武漢經營勞保服裝的張耀文,按照以往每年回湖北荊州老家過春節的慣例,叫了一輛出租車去武漢站。上車後,他發現司機戴著口罩。在武漢站前,張耀文拍下了一張照片,只見檢票口都是戴口罩的人。

  一場不同於以往任何時候的疫情阻擊戰打響了。武漢,成為打贏這場阻擊戰的關鍵所在。

  1月23日淩晨2時,武漢市發佈通告:自1月23日10時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武漢市提前8個小時,宣佈了即將封城的消息。這8個小時內,沒有出現人人爭相逃離的畫面,甚至連離開武漢的交通要道都沒有出現擁堵。

  1月23日10時,武漢封城。武警站成一列,圍住漢口火車站,只許旅客出站不許進站。航空公司取消了大部分涉及武漢的航班。當日14時,湖北省內多個高速公路口封閉。

  快速上升的疫情數據表明,封城舉措很有必要:1月22日0時至24時,24個省區市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31例,全國共有25個省區市報告疫情,新增河北、遼寧、江蘇、福建4個省份。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評價稱,封城降低了疫情蔓延幾率,“非常恰當且非常重要”。

  大考來臨

  疫情正在快速向全國蔓延。沉重的壓力,巨大的考驗。武漢封城,是在關鍵時刻的關鍵之舉。

  “九省通衢”的武漢是中國中部的工商業中心。武漢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也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這樣一座現代化特大城市,猛然按下“暫停鍵”,後果將如何?

  公共交通暫停了,街上行人寥寥無幾,超市藥店的貨架空了,幾乎所有人都戴上了口罩……

  1月24日淩晨,農曆新年的鐘聲敲響。吃完早餐後,武漢市民廖海濤來到家附近的藥店,發現醫用酒精和酒精棉球供不應求,N95口罩早已脫銷,部分藥店還能購買到不同防護級別的其他口罩。

  隨後,廖海濤在電商平臺上尋找N95口罩貨源,但店家無一例外都回復“售罄”或者“快遞不發往武漢”。

  封城力度逐步加大。1月25日,武漢中心城區車輛禁行。2月11日,所有小區封閉,每家3天只可一人外出,後來完全不可外出。2月17日起,各超市陸續停止現場營業,只接受團購,由社區幫忙送到每戶居民家。

  封城後,武漢大部分家庭上演了分工有序的一幕:子女使出渾身解數勸長輩戴口罩,父母則爭分奪秒地出門囤積物資;子女四處尋找口罩、消毒劑等貨源,父母則盤算著家裏的菜還夠吃多久;子女每天上網關注疫情新聞,父母則跟朋友打聽,哪個小區又因為有確診病例被封禁了。

  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身穿白大褂的院長張定宇在病區間穿梭,不時停下接電話、回信息,協調轉運病人。他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説,醫療防護物資嚴重不足,是當時武漢各醫院的普遍問題,很多醫院成為定點醫院時,沒有儲備足夠的防護物資,醫生只有少量口罩、醫用帽,幾乎沒有防護服和護目鏡。一些與疫情毫不相關的眼科診室,也被開闢成隔離病房,住滿了感染的人員。

  封城最初幾天,大量病人涌入,醫院成了武漢最擁擠的地方,許多病人排隊時間都超過6小時。發熱、疑似患者及醫護人員在隔離區外隨意穿行,收治不下的患者坐在過道裏,污染區越來越大。

  應收盡收

  封城,只是打贏武漢保衛戰的第一步。封城之後如何防控,才是決定疫情阻擊戰成敗的關鍵。

  疫情防控,關鍵在救治,基礎在防控。這相當於兩個戰場:一個戰場是醫院接診救治,一個戰場是社區摸排阻隔。兩者都必須抓到位,才能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率中央指導組抵達武漢,對新冠肺炎疫情一線防控工作全面“督戰”。

  在疫情防控緊要關頭,一個重要建議彙報到中央指導組並迅速形成決策部署:徵用一批體育館、會展中心、培訓中心等大空間場地,改造成“方艙醫院”,作為隔離收治場所,將所有輕症病人集中進行醫療照顧與觀察。

  2月3日形成決議,2月4日動工改建。2月5日,首個方艙醫院武昌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開艙”。

  加上此前的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武漢市打響了“應收盡收”的總攻戰。

  按照中央指導組要求,湖北省統一部署,2月9日晚12點前,武漢市所有確診居家隔離患者實行集中收治,分三級隔離,形成三級救治體系:以徵用酒店為集中隔離點,隔離密切接觸人員;以方艙醫院接收確診輕症和疑似患者;以火神山、雷神山和48家定點醫院收治重症患者。

  不過,仍然有不少患者散佈在社區中,這不能不引起警惕。

  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要堅決做到應收盡收。

  2月13日,戰“疫”膠著之際,一個重要消息傳來。中共中央決定:上海市原市長應勇同志任湖北省委委員、常委、書記,蔣超良同志不再擔任湖北省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濟南原市委書記王忠林任湖北省委委員、常委和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同志不再擔任湖北省委副書記、常委、委員和武漢市委書記職務。

  王忠林走馬上任後,從強信心、強作風、強問責、強救治、強排查、強封控、強保障、強關懷等方面接連出招,包括對不盡責、不盡職、失職瀆職者,嚴肅追責問責;把強化患者救治作為重中之重;落實小區封控;要求各級幹部沉到一線、靠前指揮;部署“集中拉網式大排查”……

  2月16日,武漢開展為期3天的集中拉網式大排查,落實五個“百分之百”舉措,即“確診患者百分之百應收盡收、疑似患者百分之百核酸檢測、發熱病人百分之百進行檢測、密切接觸者百分之百隔離、小區村莊百分之百實行24小時封閉管理”。

  與此同時,隨著社區封閉管理再度升級,各小區實施最嚴格封閉措施,由社區幹部、志願者、小區業委會、物業等共同組成的“服務保障版”不斷升級。

  湖北和武漢換帥,給疫情防控局面帶來了新氣象,一場更紮實、更堅決的“應收盡收”攻堅戰展開。

  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分析稱,武漢的抗疫經驗,是果斷封城以外,還迅速實施了一種更加積極的、更系統化的隔離機制。

  八方馳援

  2月13日,一個重要消息極大地鼓舞了武漢市民。

  當日9時起,11架運輸機,包括運-20、伊爾-76、運-9,陸續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近1000名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和大批醫療物資抵達武漢。截至當日,軍隊已派出3批次4000多名醫護人員支援一線。

  大戰當前,聞令而動,英雄向險而行。

  來自全國各地的4.2萬餘名醫護工作者,和湖北50多萬名醫護工作者攜手,在救治一線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6.3萬名公安民警、5.6萬名公安輔警,在荊楚大地駐守醫院、轉運病人、執勤路口、日夜奔波,在各自崗位上確保社會治安平穩有序;總人數超過10萬名的社區工作者、註冊志願者、機關幹部,走出家門,服務社區,排查患者,清潔消殺,在武漢三鎮築牢群防群治的人民防線……

  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中國戰“疫”有道,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部署下,各級政府協調行動,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全國人民都在以不同形式參與抗疫。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英勇奮戰,醫護工作者和支援湖北醫療隊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征,人民解放軍指戰員聞令即動、勇挑重擔,廣大社區工作者、公安幹警、基層幹部、下沉幹部、志願者不懼風雨、堅守一線,廣大群眾眾志成城、踴躍參與。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正是中國制度、中國力量的生動體現。

  “中國制度的優越性是有效應對疫情的重要原因。”英國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馬丁雅克説,“這一制度所具有的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對全國資源的調動能力,是其他制度無法比擬的。”

  武漢疫情防控從無序逐漸走向有序,這座城市雖然關閉了出城通道,卻開啟了阻擊疫情的勝利通道。

  解“封”之後

  在史無前例的防控力度下,3月18日,湖北新增確診病例0例(武漢0例);新增疑似病例0例(武漢0例);現有疑似病例0例(武漢0例)。

  這組數字,刷爆了武漢人的朋友圈,讓武漢人無比振奮。

  3月24日,湖北省新冠狀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佈通告,從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離漢人員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安全有序流動。

  封城兩個多月後,武漢終於迎來了解“封”的日子。

  4月3日,武漢市政府網站發佈公告,稱武漢將“繼續強化小區封閉管理,引導居民非必要出行儘量不出門,堅決切斷傳染源、阻隔傳播途徑”。

  4月5日,王忠林主持召開專題會議時指出,城市封控76天后轉向“重啟”,對全國疫情防控大局具有標誌性意義,市民期盼已久,但也為武漢市疫情防控整體工作帶來新的考驗。

  王忠林提到,管控措施的解除,絕不意味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放鬆。要繼續嚴格社區防控,統籌志願者等常態化防控力量;加強公共場所防控,落實落細公共場所疫情防控導則,引導市民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管好進出城和市內交通出入口,用好健康碼;科學聯動防控,推進機場、鐵路、交通、商務、衛健等部門無縫銜接,落實屬地責任,確保及時就地處置突發事件,堅決杜絕社會面傳播。

  據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4月6日0時至24時,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0例,無境外輸入病例。截至4月6日24時,湖北省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7803例,其中武漢市50008例。

  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自1月23日起實行的封城等舉措,讓新冠肺炎的總病例數大大減少,對遏制疫情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郭澤強看來,開放離漢離鄂通道與武漢市內小區繼續保持管控狀態,二者並不矛盾。到目前為止,湖北依然是少數處於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響應的省份之一,而武漢曾是全國疫情最為嚴重的區域,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解‘封’之後,地鐵、公交等人流量較大的公共交通場所風險較高,防控仍需維持較長時間。政府應該針對不同場所的人員密集程度、流動性情況、承受疫情風險的能力等特徵,進行差異化等級區分。”郭澤強説。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在這個櫻花爛漫的季節,疫情給武漢帶來的陰霾正在散去,路邊的熱幹面小店開始營業,市民的生活熬過肅殺之後重現生機。“重啟”後的武漢,必將恢復春天最美麗的樣子,武漢市民也將回歸過去的歲月靜好。(記者 王陽)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