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

2020-03-17 08:12:00來源:新華網

  國家統計局16日發佈前兩個月主要經濟數據。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投資、消費、工業、服務業等指標出現不同程度回落。

  如何研判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怎樣看就業、物價等數據走勢?推動經濟平穩運行如何發力?在國務院新聞辦16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回應了經濟運行熱點問題。

  “疫情的影響二季度會逐漸減弱”

  當天發佈的數據顯示,1至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重要物資生産保持增長;全國服務業生産指數同比下降13%,新興服務業持續發展。需求方面,1至2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下降2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生活必需品銷售和實物商品網上零售保持增長。

  “1至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衝擊。但綜合看,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毛盛勇説,我國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

  毛盛勇分析,儘管受到疫情衝擊,但1至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達到11.5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5.2萬億元,規模體量仍相當可觀,我國超大規模經濟的優勢沒有改變。同時,1至2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3D打印設備、智慧手錶等電子産品産量增長都超過100%,新興動能成長勢頭也沒有改變。

  “在一季度經濟總量中3月份佔比約40%。3月份經濟運行會明顯比1至2月份好。”毛盛勇説,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成效不斷顯現,復工復産進度加快,正常生産生活秩序在不斷恢復。疫情的影響二季度會逐漸減弱,特別是前期壓抑的一些經濟活動會逐步釋放,二季度經濟應該會比一季度有明顯回升,下半年經濟會走得更加穩健。

  “下半年就業情況有望好轉”

  數據顯示,1月和2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3%和6.2%,環比分別上升0.1和0.9個百分點。

  “2月份失業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還是疫情的影響,企業的生産經營活動受到影響,用工需求有所減少。”毛盛勇分析,但一些重點群體就業情況總體平穩,比如主要就業人員群體25至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5.6%。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毛盛勇分析,雖然就業面臨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但中央加大宏觀政策的對衝力度,努力穩住企業,特別是用工需求大的中小企業。同時,就業優先政策會進一步加大力度,比如用好就業基金作用,增加對就業人員、轉崗人員和農民工的就業培訓,加大對重點人群的就業幫扶等。

  毛盛勇認為,當前疫情防控形勢較好,企業復工復産勢頭不錯,二季度和下半年總體經濟可能加快復蘇進程。下半年就業情況有望好轉,調查失業率也會有所下降。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繼續擴大的可能性較小”

  今年前兩個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都在5%以上,處於較高水平。毛盛勇認為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從構成來看主要是食品價格漲幅比較高,特別是豬肉價格對總體價格的拉動作用大;二是各方面為了做好疫情防控,物資流通等成本有所上升;三是翹尾因素影響較大。

  毛盛勇説,儘管CPI同比漲幅在5%以上,但2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漲幅為1%,比上個月有所回落,説明當前整體價格上漲還是結構性的。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繼續擴大的可能性較小。”毛盛勇分析,當前,農業生産形勢良好,豬肉價格總體呈現高位回落的趨勢;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成效不斷顯現,企業復工加快,工業消費品供給會不斷增加,物資流通變得更加順暢。此外,往後月份翹尾因素會逐步減弱。從全年來看,居民消費價格總體漲幅應該趨於回落,特別是到下半年價格會有所回落。

  “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展望下一步,毛盛勇説,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分區分級分類分時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産,實現人財物有序流動、産供銷有機銜接、內外貿有效貫通,加強宏觀政策對衝力度,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潛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努力恢復正常經濟社會秩序,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毛盛勇認為,內需方面要擴大消費需求,也要擴大投資需求,兩個輪子不能偏頗。外需方面,要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還要激發微觀主體的活力、動力和潛力。在宏觀政策方面,財政政策要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減稅降費要進一步推進;貨幣政策要從幫扶企業的角度出發,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努力降低企業貸款成本。

  “從下一階段來看,如果疫情防控做得比較好,全年經濟增長還是有比較好的基礎。特別是更大力度的對衝政策出臺以後,政策效應下半年還會不斷顯現。我對全年經濟平穩健康運行有信心。”毛盛勇説。

編輯:陳靜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