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改中國經濟基本面 改革加力長期向好動力足

2020-02-22 08:55:00來源:光明日報

  改革加力長期向好動力足

  【疫情不改中國經濟基本面】

  編者按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不能等,也不能緩。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本報今起推出《疫情不改中國經濟基本面》欄目,理性看待短期經濟數據起伏,客觀分析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基本趨勢。

  2月19日,《淘寶經濟暖報》顯示:2月以來,每天超過3萬人在淘寶開新店,其中超過兩成來自線下店舖;同一天,我國96家中央企業所屬2萬餘戶主要生産型子企業的開工率已超過80%……

  隨著疫情防控取得實效,民企國企有序復産復工。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每一天,在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土地上,都洋溢著新的希望。

  這幾天,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醫保費和實施企業緩繳住房公積金政策;北京研究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立法工作等事項;上海推出36條新政全面深化營商環境建設……接續近年來不斷深化的“放管服”改革,面對疫情“大考”,中國走出更穩更準更快的改革步伐,一系列宏觀調控“組合拳”,穩住了市場、穩住了信心、穩住了預期。

  儘管暫時遭遇風浪,但是中國經濟巨輪依然行穩至遠。

  簡政放權 市場主體活力涌動

  2月12日,廣西,從提交申請材料到拿到商品條碼,生産消毒液的南寧漢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僅花了5個小時。廣西標準院與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實現聯動協作,開通綠色通道,對廣西防疫用品生産企業商品條碼註冊加急審批、特事特辦,保障了企業防疫産品及時上市銷售。

  疫情來襲,簡政放權的實踐隨處可見。面對一些短期內準備和提交材料有困難的企業,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在不影響審批主體條件的情況下實行容缺受理,待疫情緩解後再補充;稅務系統深入推進“非接觸式”辦稅,在全國範圍內185個稅費事項實現網上辦理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網上辦稅繳費範圍;海關總署發文要求加快驗放進口生産設備和原材料,簡化進口特殊醫療物品檢疫審批,簡化加工貿易延期辦理手續……

  各地各部門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迅速反應,得益於近年來我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下的堅實基礎。2019年,僅在市場準入領域,改革的成果就足夠豐碩——“證照分離”改革在18個自貿試驗區開展全覆蓋試點;基本實現企業開辦不超過5個工作日;133.9萬戶企業通過簡易註銷退出市場;工業産品生産許可種類由24類壓減至10類;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試點擴大至21個省份。

  在改革的持續加力下,市場的一池春水被有效激活:過去一年,我國新設市場主體2179萬戶,日均新設企業達到2萬戶,再創新高,活躍度為70%左右。

  在改革的持續加力下,中國營商環境的改善成效有目共睹:世界銀行發佈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我國營商環境世界排名從上一年的46位上升至31位,成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

  減稅降費 助力企業輕裝前行

  “這筆退稅來得太及時了,能有效充裕現金流,幫我們渡過難關,真是雪中送炭。”前幾天,在稅務部門開具電子退庫書後僅2小時,雲南曲靖能投天然氣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就收到了643.04萬元的增量留抵退稅款。

  這只是稅務總局出臺的支持物資供應10多項稅收優惠政策之一。對企業而言,還有範圍更廣、力度更大的利好——2月20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傳來好消息,2月起,各省份可對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的三項社保的單位繳費實行免徵,免徵期限不超過5個月,免徵政策可執行到6月份,湖北省可將免徵範圍擴大到各類參保企業。此次階段性減免預計可減少三項社保企業繳費5000億元以上。

  這是企業收到真金白銀政策紅包的一個縮影。剛剛過去的一年,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深化增值稅改革、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清理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等各項減稅降費措施落地,數千萬企業家和數億百姓享受到了紅利。

  據了解,2019年全年減稅降費超過2.3萬億元,佔GDP的比重超過2%,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提高了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促進了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穩定投資和擴大就業,對保持經濟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發揮了重要作用。

  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指導地方細化減免社會保險費等政策措施,確保政策儘快落地見效,同時跟蹤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群體就業形勢變化,及時調整完善現行政策。同時,2020年,財稅部門還將繼續落實落細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密切關注各行業稅負變化,及時研究解決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把該減的稅減到位、把該降的費降到位,持續發揮減稅降費政策效應。

  擴大開放 外商投資信任不減

  這幾天,位於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重新開足馬力,加速前進;跨國醫藥化工集團拜耳的處方藥廣州産品供應中心恢復生産,倉庫員工戴著口罩,緊鑼密鼓地裝配貨物……

  疫情之下,跨國企業陸續復産復工,以實際行動為中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投下信任票。

  信任,源於疫情防控期間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措施的出臺——加強外資大項目跟蹤服務;創新和優化招商引資方式;加強外資企業動態監測;設立海外疫情應對快速反應機制,做好協調服務;支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

  信任,更源於長久以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和魄力——2019年,我國發佈全國和自貿區兩張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擴大農業、製造業、服務業等領域對外開放,不斷縮減外商投資企業的審批範圍。同時,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大幅拉長。出臺外商投資法,提升外商投資服務能力和水平,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潛力巨大的市場空間和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使得中國持續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在全球跨境投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2019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9415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高技術産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25.6%。

  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表示,今年將進一步擴大外資準入,繼續壓減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兩個負面清單;提升開放平臺,指導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改革開放創新試點;加強投資合法權益保護,建立健全外商投資服務體系;繼續優化投資環境。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擴大開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深入推進,中國經濟抗衝擊的能力更強,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更足。

  (本報記者 陳 晨)

編輯:李瑞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