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教科書扭曲歷史洗腦學子 “再皇民化”沒有未來

2020-07-07 16:27:00來源:你好台灣網
    “七七事變”,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
  在1937年7月7日晚,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以一名士兵失蹤做藉口,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被當時中國守軍第29軍嚴詞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這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
  
“台獨”教科書。
  不正視歷史,沒有未來。“台獨”分裂勢力在文化上不斷操弄“去中”,在教育方面透過扭曲的歷史教科書“洗腦”年輕學生價值觀、歷史觀。
  島內統派青年張惠珊講島內教科書這樣描述日本侵華佔領台灣的這段歷史:
  我在社會課本裏面發現了一件很驚人的事情:台灣如何被日本當成侵略同胞及其他國家的工具完全不提!“中國史”部分,大篇幅的描述近代化中國的積弱不振,無知與傲慢。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殘酷暴行,一頁草草帶過。
  進到高中以後,台灣開始協助日本參戰,但是這場戰爭到底是為何而打,也沒有人知道。關於整個中國史很重要的抗戰8年,兩頁帶過。總之,日本發動戰爭不重要,日本侵略燒殺辱虐不重要,日本失敗自然也是他們不願意提的,這大概就是我們課本主要的架構。
  台灣的年輕人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成長,自然對日本比較親近,而對於中國大陸就會産生非常多的排斥。
  實在令人憤怒!
  去年(2019年)9月,島內新學期開始,台灣根據新版課綱來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已經開始使用,體現出的是混亂的體系、諸多錯誤和扭曲的價值導向。
  島內有歷史老師表示,新的課綱課本透過議題設置植入扭曲的歷史觀,編寫者自己決定重要和不重要的內容,不重要的就不寫:為何對清末沈葆楨、劉銘傳等先賢對台灣的貢獻完全不提,卻對日本對台灣的殖民統治大篇幅歌功頌德?為什麼日本殘酷剝削、殺害台灣人民,以及台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內容簡單帶過?為什麼多元文化篇幅多,而佔台灣社會主流的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習俗等很少提及?
  價值扭曲、充滿“台獨”價值觀的教科書正帶給島內年輕學生完全錯誤的時空觀念,也正在侵蝕台灣人的核心價值和文化傳統。前不久,很多人當成滑稽笑話的網絡熱議話題是,綠營聲稱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請這種綠色議員多讀書吧!
  “去中”教育逆流在島內已多年,不僅涉及歷史,還有語文、社會、地理等很多科目,造成年輕一代認知錯誤。中華文化自有其韌性和生命力,不是綠營、“台獨”分裂勢力能揮刀斬斷的。
  張惠珊談認知日本投降的意義,如何看待島內學生錯誤的歷史觀、價值觀:
  我們的課本把日本的戰爭罪行草草帶過,而年輕人的歷史知識和歷史觀,主要是來自於歷史教育,我們90後出生的這一代年輕人,剛開始有意識的時候,就有這種人格養成,剛好趕上李登輝和陳水扁推動“去中國化”和“再皇民化”的教科書時期。
  淡江大學經濟係副教授林金源老師表示,島內年輕人受影響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教科書,大部分年輕人接觸歷史、政治都是從課本開始。“去中”教科書從李登輝以來推行至今,效果很明顯。另一方面是島內政治人物和傳播界的錯誤引導。從李登輝以來,有身份地位的人鮮少説自己是中國人了。傳播媒體也是這樣的氛圍。作為教育工作者,想扭轉這種局面十分困難。
  林金源表示:
  像我這一代,我們的課本裏就講了很多這樣的東西,我們的歷史、地理介紹很多中國的歷史跟地理,但是現在年輕人都沒有這些東西,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也是一個很大的危機。很多歷史都被“台獨派”給扭曲了。現在可以逼著台灣改變的大概就只有北京,因為台灣內部幾乎找不到糾誤的這種力量,這是很遺憾的,也是一個很殘酷的事實。
  誠如林教授所言,目前島內的歷史教育和宣導氛圍,長期“去中”教育,導致島內年輕人對日本沒有防範心,反而升高對“中國”的敵意和疏離感。島內完全沒有糾正機制。
  教科書會對下一代産生重要的影響,奉勸台當局撥亂反正,還島內學生一個正確認知歷史的教育環境,這也攸關兩岸和平穩定,攸關台灣的生存和發展。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再皇民化”的台灣青年沒有未來。(記者:呂貝娜)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張依依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