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時評:正視大陸防疫經驗 裨益台灣社會

2020-03-10 07:57:00來源:中國新聞網

  曾于2003年台北市衛生局局長任上應對非典疫情的公共衛生專家邱淑媞,近日參與台灣電視談話節目時直言,大陸在醫療上已有長足進步,應對新冠疫情,台灣應重視陸方經驗。

  這段談話畫面上傳到社交媒體後,引發議論。

  台灣向以醫療進步而自傲,邱淑媞提出對有關大陸抗擊新冠疫情的觀察,尤其肯定了陸方公共衛生領域高效動員、流行病學醫療人力整體調度、大量發表第一手研究資料等多個面向的努力,讓她不免受到一些人身攻擊。

  一段時間以來,台灣社交媒體空間,甚至一些嚴肅的公共輿論平臺,出現許多醜化大陸,貶低大陸醫衛努力、奉獻的言論。倡言兩岸合作常會遭致各種壓力。

  不過,邱淑媞也得到不少網友支持,因為言之有據。例如,相當數量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入院時無發熱症狀,篩查、確診工作對於世界各地醫療團隊都是極大的困難。邱注意到,大陸醫界短時間內投入大量試劑盒等資源及人力,但認為還是不夠快,繼而動用了胸部影像醫學檢查(CT)為輔助。

  節目主持人感嘆此項檢查所費不貲。邱淑媞就此直言,大家還會認為大陸落後嗎?能夠運用CT大量、快速進行病毒檢驗,幫助醫生及早做出診斷,可見大陸的確在醫療上有了長足進步。台灣要懷著謙虛的態度,重視這些經驗,避免自己在同樣的地方跌倒。

  當前,新冠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兩岸應共同面對這一公共衛生領域重大挑戰。1月末,台灣醫事聯盟協會理事長高明見等數十位醫界、學界人士聯合呼籲,台灣民眾共體時艱,給予大陸民間必要的協助。即便台當局設下障礙,仍有民間機構透過海外購買口罩、防護服等急用物資,對湖北等地醫療機構伸出援手,更多台資企業為抗疫默默工作、大量提供資金和實物支持。

  台灣民間並不完全跟隨這樣的言論風向。由學術界和民意調查研究人士組成的台灣“中華民意研究協會”2月下旬發佈了一項“肺炎防治與兩岸合作,人民怎麼看”民調報告,數據顯示,61%的台灣受訪民眾贊成兩岸就疫情防治共同合作。數據讓參與這項工作的民調專家略感意外,也顯現在兩岸生活、工作各方面密切往來的時空背景下,多數民眾對於新冠疫情防控有更冷靜的評估,並不認同泛政治化及偏激狹隘的言論。

  畢竟,大陸有逾八萬的累計新冠確診病例,有許多防控、診治經驗,也有堅實的研究基礎。

  台中大甲鎮瀾宮近日聯合全臺約百座媽祖宮廟同步舉行除疫法會。鎮瀾宮副董事長鄭銘坤受訪時就説,兩岸媽祖廟都是一家人,快將疫情撲滅才是最重要的,尤其兩岸防疫關聯性大,應攜手合作,這時候若還有政治考量,沒有好處。

  另一方面,也應看到,西方主流媒體近來對於大陸防疫也有著較此前客觀得多的報道。例如,《紐約時報》本月初刊登了對於世衛組織訪華專家組組長布魯斯艾爾沃德(Bruce Aylward)的訪談。這位流行病學專家直言,迅速暴發的疫情已穩定下來,降溫的速度比預期要快。而且,中國的抗疫方式可被複製,但這需要速度、資金、想象力和政治勇氣。

  經歷過2003年抗擊非典一疫,台灣有識者應能理解,防疫是講求科學、人道的工作;只有更多的交流、互鑒,方能有效部署防疫方向和動員準備規格。

  1月份,應台方疾病管制部門要求,大陸就曾安排臺防疫專家到武漢現場考察;國務院台辦透露,大陸專門向台方通報了大陸與世衛組織分享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序列和獲取相關基因序列途徑的信息,多次及時向台灣地區通報疫情防控最新信息。

  邱淑媞在媒體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就島內防疫工作提出建議:方向正確,才可能跑在病毒前面、掌握機先。深具行政與醫學專業經驗的專家讜論,其實也適用於兩岸防疫合作:在兩岸經濟社會往來如此頻密的當下,醜化大陸或許迎合了部分人的政治偏好,但若輕視陸方積累的科學防疫實踐經驗,無疑是台灣防疫工作的損失。(完)(中新社記者 劉舒淩)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