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讀書、被動讀書 當代兒童課外閱讀如何“破壁”?

2021-04-04 08:23:00來源:新華網

  有的孩子“奇招”頻現,通過各種方式“逃避”閱讀;有的孩子“壓力山大”,想讀課外書卻沒時間讀;有的孩子愛好讀書,卻發現讓他們感興趣的兒童讀物有限……

  閱讀,是一種受益一生的習慣。但記者走訪調查發現,不少孩子正在遠離閱讀。當代兒童的課外閱讀,該如何“破壁”?

  不愛讀書,“糊弄”有術

  家住天津的孫先生看著書架上落滿灰塵的書籍,很是無奈。他隨手抽出一本50多元的兒童文學書,透明塑料封皮還未拆封。

  “這書可不便宜,想著讓淘淘(化名)接受‘熏陶’,結果買回家一年了,娃還沒讀,就成了家裏的擺設。”對孫先生10歲的兒子淘淘來説,“排段位”“忙爭先”,遊戲“大過天”。“打遊戲時,他能在沙發上坐一兩個小時,一到看書時間,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又要吃東西,還喜歡用閱讀時長跟我‘談條件’。”

  書就在那裏,孩子卻不看。偶爾捧起來,也不好好看。家長不明白,孩子們怎麼有那麼多辦法把本就稀缺的閱讀時間“糊弄”過去?

  有的孩子通過“快餐式”閱讀來打發時間。在天津圖書大廈的兒童讀物區,十幾對家長和兒童組成“搭檔”,大人忙著刷手機,小孩則在一旁快速翻書,一會兒便“喜新厭舊”。

  有的孩子通過“掐點式”閱讀來消磨時間。“學校語文老師要求孩子每天讀30分鐘課外書,我家孩子專門設了鬧鈴,一秒鐘都不多看。”一位家長説。

  “糊弄”之下,歸根結底是孩子的閱讀興趣沒有建立起來。

  “讓兒童選擇圖書的自主選擇權,是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的關鍵之一。”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説,隨著兒童年齡增長,識別能力增強,家長要讓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圖書,形成健康的讀書價值觀,才會産生閱讀的樂趣。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認為,家長與孩子還要建立親子閱讀關係,既增進親子的交流與感情,又能帶動雙方的閱讀興趣。

  不堪學負,被動讀書

  當前,不少家長表示,學校越減負,家長越焦慮。家長趙女士説:“我家孩子讀三年級,作業基本在放學前就寫完了,到底學會了沒有,還得通過買些練習題一邊測試,一邊讓孩子鞏固一下。我在周中和週末還給孩子報了語文、數學、英語補習班,能多學點總沒壞處。”

  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統計,當前我國中小學學生上課外班的時間是10年前的3倍。“課外作業、補習班等佔據了孩子們的時間,課外閱讀時間被嚴重擠壓。”孫宏艷説。

  為給孩子選出一批合適的“課外讀物”,家長常常是“挑花了眼”“操碎了心”。“家長間互相比較著孩子上了哪些補習班、讀了哪些課外書,我們也不想落下,我挑選一些作文書,希望孩子‘學以致用’,把作文寫好。”專程來到天津圖書大廈小學教輔區的家長王女士説。

  閱讀要“有用”似乎已經逐漸成為家長給兒童選擇讀物的“風向標”,殊不知“功利性”閱讀正在“磨掉”孩子的閱讀興趣。

  兒童閱讀服務品牌“葫蘆弟弟”創始人林柄洋説,當前兒童閱讀的一個主要動力還是來源於學校佈置的課外閱讀任務。孩子上小學以後,父母會保持較高的購買積極性,而其選擇的書籍多與孩子課上學習的內容相關。

  將課外讀物推薦書目納入語文教學中,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但瀰漫在家長圈的教育焦慮下沉到孩子身上,家長要求孩子讀對學習‘有用’的書、能在考試上‘拿分’的書,閱讀不在推薦範圍內的書都是‘浪費時間’。”孫宏艷説。

  熊丙奇認為,家長對教輔圖書的盲目追逐,反而增加學生的讀書負擔,剝奪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當孩子完成升學目標之後,就不願意再讀書,甚至産生厭學情緒。”

  眾裏尋書,難求好書

  對於我國不少家長和兒童來説,挑選孩子感興趣的圖書竟成了難題。

  呂女士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兒子6歲,女兒2歲。“我家老大從一歲多就開始看繪本,林林總總給他買了不少,可他最喜歡的還是《西遊記》。”説起孩子讀書,呂女士一臉無奈,“市面上兒童讀物是不少,可孩子真愛看的翻來覆去就那麼幾種。”

  等女兒到了讀繪本的年紀,呂女士發現,主流讀物還是老大小時候讀的那些,“四五年過去了,就沒出啥新的,要麼就是換個封面、插圖,內容都一樣。”

  不少受訪家長都表示,市場上的兒童讀物多如牛毛,可孩子愛看的卻是鳳毛麟角。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當前我國兒童讀物原創性相對不足,市場量大而質缺,靠吃經典讀物的“老本”過活。

  天津圖書館(天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采編部主任張岩敬認為,我國兒童讀物原創率偏低。“很多圖書經常被各家出版社編來編去,裝幀變了,插畫改了,但核心內容並沒有什麼變化,給我們採購優質、新穎的國産兒童讀物造成一定困難。”

  不過,近年來,我國不少出版社紛紛加大了兒童讀物原創力度,有意為廣大兒童帶來內容更優質的讀物。

  深耕少兒圖書出版的新蕾出版社社長馬玉秀説,從2015年起,新蕾出版社的原創圖書佔比由不足30%轉變為連續四年超過70%。

  明天出版社社長傅大偉表示,如今越來越多的作家更加關注兒童讀物的創作。“相信同質化、類型化的兒童圖書會慢慢減少,更多樣化、更有質量的兒童精品讀物會越來越多。”

編輯:姚思寒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