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李偉國:創業追夢,大陸給我無限“想象力”

2021-07-07 13:43:00來源:你好台灣網

  你好台灣網7月7日消息(記者 張瑜瑜)“大陸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這是我選擇從台灣到大陸發展的原因,從就業到創業,大陸給我無限想象力。”在採訪中,台青李偉國多次提及“想象力”這個詞,因為想對未來有更多想象,他捨棄了在台灣“小確幸”的生活,選擇到北京第二次出發。

  從台灣到北京,他再次出發

  “在台灣,我可以看到未來5年、甚至10年後自己的樣子,會有些不甘心,大陸這邊有更多的‘想象力’,我覺得這樣人生會更有挑戰。”2016年,在台北一家房地産公司工作了5年的李偉國,看到了工作的天花板,經過反復思考,他最終決定離開台灣,到北京發展。

  2008年,大學畢業的李偉國到浙江義烏探親,那是他第一次到大陸,也是那次經歷,讓這位台商二代對大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陸地大物博,我感覺有更廣闊的發展潛力,後來2009年我還到北京實習了兩個月,回台灣讀研的時候,我又積極爭取到上海的同濟大學做了交換生。”此後,每當有到大陸交流的機會,李偉國都積極參加,一點點增加了對大陸的了解,也為後來到大陸工作、生活埋下了伏筆。

  2016年到大陸打拼,李偉國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和地産相關,他用近一年的時間,成為了項目銷售冠軍,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在大陸職場的競爭實力。“那時候每天騎著電動小滑板車上班,也挺不容易的,但也因為這段經歷,我了解了兩岸市場的情況和商業習慣等的差異,學習到挺多的。”

  從“打工人”到創業者,他再次變換軌道

  2017年4月,李偉國迎來了變換軌道的機會,他辭去地産工作,加入由中民國投(北京)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創立的華燦工場,成為這個創業孵化器的合夥人兼總經理,開始了從“打工人”到“創業者”的蛻變。

  “華燦工場”起源於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設立初衷在於落地轉化競賽成果,幫助兩岸創業項目落地實現。李偉國覺得這是一個更大的舞臺,能整合兩岸資源,發揮他的特長。“很多台青對大陸市場是渴望的,但缺乏有效的對接渠道,也會因為兩岸體制差異,産生認知上的差距,華燦工場就充當了一個橋梁作用。”從小微企業的註冊成立,到市場對接,華燦工場旨在為兩岸青年創業落地提供一站式服務。李偉國和他的創業夥伴們提出了“城市合夥人”概念,提出“風險共擔、資源共享”的理念,目前,華燦工場已累計孵化企業800個,其中,港澳台企業有77個。

  目前,華燦工場在北京、成都、珠海三座城市都落地了創客空間,落地了110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供企業共享,形成了華燦工場與京津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粵港澳大灣區的聯動效應。同時,華燦工場還組織了若干港澳台青年交流、實習等活動,目前已累計有5000人次參加,用李偉國的話説,“自己當年也是得益於這些交流,現在也希望能給更多臺港澳青年創造到大陸來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可以認識最真實的大陸。”

  未來,依然充滿“想象力”

  2020年,四川省隆重舉行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李偉國榮獲“勞動模範”稱號,他也是四川首位台籍“勞動模範”。

  展望未來,李偉國信心滿滿。“我不後悔再次跳出舒適圈。”在李偉國眼中,大陸近年來的發展,讓他意識到“我們迎來了最好的創業時代”。“挑戰與機會並存,大陸始終是台青打拼的首選地,到大陸創業仍是一件充滿了誘惑力的事情。”已成功轉型為“新台商”的李偉國表示,“華燦工場要從孵化器進階到總部基地發展模式,打造兩岸文創賽事、會展交流、文旅融合、園區開發、金融服務等IP。作為惠臺政策的受益者,我十分願意把自己的一線經驗分享給更多有意來大陸發展的台灣青年,讓他們在大陸圓夢。”

  從2016到2021,華燦工場在做創業孵化的道路上披荊斬棘,走過了五年,未來,華燦定會繼續扮演好橋梁角色,同兩岸同胞在內的所有中華兒女一起和衷共濟、團結向前,共創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持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