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之不易的正增長——疫情“大考”下的東北振興新答卷

2021-03-02 16:44: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瀋陽3月2日電 題:來之不易的正增長——疫情“大考”下的東北振興新答卷

  新華社記者

  

  在東軟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工人在生産CT機(2020年9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初春的黑土地,冰雪漸消,萬物萌新。

  2020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在疫情“大考”中交上了一份振興新答卷:地區生産總值分別增長0.6%、2.4%、1%。

  過去一年,屢遭疫情衝擊,東北實現正增長的秘訣何在?新的一年,“十四五”大幕拉開,東北將如何開局起步?

  力開頂風船 穩住基本盤

  春節剛過,瀋陽鐵西區寶馬新工廠項目的廠房裏,水電等管線的鋪設正在緊張進行,新廠房預計2022年5月建成投入生産。

  危機中有先機,變局中開新局。疫情沒有改變寶馬紮根東北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

  從2020年初至今,寶馬在全球多地的工廠一度因疫情停擺。然而,寶馬瀋陽工廠卻“馬不停蹄”——2020年9月,寶馬在瀋陽製造的首款面向全球的純電動車型亮相;11月,新車型在大連港發往歐洲……

  “我們在瀋陽也經歷了疫情的挑戰,但在地方政府幫助下,僅僅停工兩周就全面復産了。”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魏嵐德説。

  2020年,面對疫情多次衝擊,東北各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鞏固住了企穩向上的勢頭。

  投資,增勢不減——

  2020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固定資産投資分別增長2.6%、8.3%、3.6%。

  3月,世界知名化工企業利安德巴塞爾工業公司落子遼寧,以50%的股權比例入股總投資26億美元的項目;4月,美國絲爾科公司與長春市政府、中國一汽集團簽署了紅旗S係項目合作意向書,預計投資100億元人民幣……

  進入2021年,大項目頻頻落地東北。1月19日,一汽奧迪新能源汽車項目落戶長春,首個工廠計劃投資超過300億元;1月29日,韓國SK海力士佈局大連,大力推進其對英特爾大連芯片廠的收購以及新投資項目……

  工業,穩步向好——

  數據顯示,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8%、6.9%、3.3%。

  2020年,一重集團利潤總額、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60%、45.8%;鞍鋼全年利潤創歷史最好水平,同比增長36.97億元。

  進入2021年,工業向上勢頭更穩。沈鼓集團訂單滿滿,董事長戴繼雙説,企業在滿負荷運轉。本鋼集團則交上了“開門紅”的成績單,1月份實現利潤5600萬元。

  就業,保持穩定——

  2020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城鎮登記失業率均低於年度控制目標。

  過去一年,遼寧省全面落實助企紓困政策,為各類市場主體減稅降費720億元、提供低成本資金579億元;吉林省制定了50項舉措,支持實體經濟降本減負800多億元;黑龍江省累計新增減稅降費336.9億元。

  新就業模式也在生長。2020年,遼寧、吉林兩省商品網上零售額分別增長18.1%和19.2%,其中就有不少新就業群體的功勞。

  努力鍛長板 全力補短板

  2月20日,黑龍江齊齊哈爾,在中國一重石化裝置製造車間內,直徑8米、長17米的巨型容器內,工人們緊張進行著焊接作業,相關産品要在6月前交貨。

  今年1月,一重利潤總額、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63.2%和56.1%。

  2020年,東北三省頂住衝擊的背後是揚長補短、揚長避短,長板鍛得更牢,短板得到拉長。

  ——“老字號”在做強做優。

  汽車銷售市場上,紅旗車備受青睞。2021年1月,紅旗品牌的銷量達32500台,同比增長158%。

  在神舟、嫦娥、蛟龍等重大科技攻關中,均有“東北製造”的支撐。從高鐵到航天,從工礦裝備到核電設施,東北由大國重器撐起的工業脊梁堅實而有力。

  2020年是不斷進取的一年。

  7月,沈鼓集團打造的國産最大130萬噸/年乙烯裝置裂解氣壓縮機組氮氣試車一次成功。

  9月,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生産的逾2000噸的白鶴灘右岸電站首臺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轉子順利吊入機坑。

  10月,時速400公里跨國互聯互通高速動車組在中車長客下線。

  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被譽為“中國鋁鎂加工業搖籃”。公司董事長范雲強説,東輕堅守創新,在神舟、嫦娥、天宮系列等國家重點工程中,獨家生産了1000多個規格的産品。

  ——“新字號”在加速成長。

  2020年初,東軟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僅用7天就推出了方艙CT,成為戰“疫”神器;7月上旬,一口氣發佈了512層全景多模態CT等7款最新産品……

  過去一年,東北新動能趁勢而上。

  遼寧省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33.4%,269家瞪羚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32%和38%。

  “吉林一號”一箭九星海上成功發射。吉林省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分別增長46.9%和40.4%。

  在黑龍江,新成立科技型企業1.3萬家。哈工大多項技術支持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研製的小衛星升空達20顆。

  ——為投資者破壁鋪路叫響“好服務”

  在長春新區,一個名為“長春新區企業高管”的微信群名聲在外。高管們都知道:群裏喊一聲,就能辦成事。因為每一個涉企政府部門,都有專人“盯群”。

  長春市宇創數字汽車科技公司總經理于多年有一次在群裏發信息:“生産三輪電動車需要哪些認證?怎麼辦理?”不到1分鐘,他就得到了滿意回復。

  好服務立下好口碑。2020年,吉林省省外流入資金增長了24.4%。

  營商環境曾是東北備受詬病的“短板”。疫情衝擊下,東北形成了新的共識:要想穩住經濟基本盤,吸引更多投資者,必須下更大力氣補足短板,鍛造成新的長板。

  “東北的正增長具有新意,也飽含啟示。”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説,無論是傳統産業還是新興産業,東北均突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這是2020年逆勢而上的秘訣,也是未來之路的方向。”

  勇走創新路 敢闖改革關

  東北振興不是僅靠上幾個大項目就能實現的,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走創新路,闖改革關。

  創新是振興的必由之路。

  1月30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遠在千里之外的哈電集團收到了一封來自“華龍一號”的感謝信。

  作為國內唯一具有自主製造“華龍一號”軸封式核主泵能力的設備供應商,哈電集團屢次攻克“卡脖子”核電技術,為“華龍一號”提供了一批核島關鍵設備。

  “我們把創新視為競技世界舞臺的最強利器。”哈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斯澤夫説,“十四五”企業仍要加大創新力度。

  展開東北三省的“十四五”發展規劃圖,均將創新擺在最為突出的位置。

  遼寧省實行“揭榜挂帥”,努力攻克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半導體芯片製造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吉林省鼓勵一汽、長客、吉化等一批龍頭企業開展産業集成創新試點;黑龍江重點把以石墨為代表的碳基材料、以減量化為代表的複合材料産業打造成全省最具優勢和潛力産業。

  改革是振興的必答大題。

  2020年12月23日在鞍鋼歷史上畫上了濃重一筆:當天,鞍鋼111家廠辦大集體企業股權正式劃轉到鞍山市政府,這家老國企徹底告別了擁有廠辦大集體企業的歷史。

  從優化營商環境到廠辦大集體改革,近年來東北改革“快馬加鞭未下鞍”。進入“十四五”,東北振興工作要想取得新突破,必須要勇闖改革關,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拓展新發展空間。

  優化營商環境是“牛鼻子”。

  遼寧省鮮明提出,好的營商環境就是讓企業和群眾辦事不求人。黑龍江、吉林兩省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給自己加壓,要推動營商環境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國企改革是“硬骨頭”。

  近年來,東北制藥、東北特鋼等國企,改革後煥發新活力。但也有部分企業仍安於現狀,屢失改革良機。

  2021年,遼寧省將著重抓好華晨集團司法重整,並推進本鋼等國企戰略性重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黑龍江,近幾年超百戶企業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公資本超百億元。按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今年將完成總任務量的70%以上。

  東北財經大學校長呂煒表示,東北的改革之風要穿破體制機制的條條框框,為改革思路和舉措落到基層提供機制保障,不斷讓市場主體看得到變化、感受到變化。(記者曹智、徐揚、汪偉、段續、強勇)

編輯:李瑞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