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高考,有哪些“非同尋常”

2020-07-08 09:15:00來源:工人日報

  疫情下的高考,有哪些“非同尋常”

  從昨天開始,1071萬考生走進考場,為期四天的2020年高考大幕正式拉開。這場高考,註定不平凡。

  受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今年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高三學生轉入網上學習,在校和老師、同學共同備考的時間不過短短數月。而北京等地的考生整個高考衝刺季基本在家中度過,這無疑是一種不平凡的人生體驗。

  今年高考的特別之處不僅在於是疫情下的特殊高考,高考人數也創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的歷史新高,與此同時我國高考的錄取人數也在不斷攀升。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了51.6%,在學總規模也首次突破4000萬人,我國高等教育正式進入普及化階段,這次大考是我國高等教育邁入普及化階段後的第一次高考。今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正式落地實施新高考,從考試形式到招生錄取規則均發生巨大變化。這一年,自主招生取消,強基計劃啟動,我國開始探索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此外,高職院校繼去年完成擴招100萬人的計劃後,今明兩年繼續擴招200萬。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開啟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又一輪大擴招。目前,高職教育的改革發展駛入“快車道”,“雙高計劃”、“1+X”證書制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等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措施逐步落地實施。其中,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向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轉型的重要一步,自2019年至今,教育部分兩批公佈21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院校更名為大學。可以説,高職教育的蓬勃發展為考生提供了更廣闊的選擇空間。

  疫情給考生們帶來一個與以往不同的高考,健康平安地完成考試只是第一步,填報志願、規劃將來的職業之路也是這場人生大考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歷了今年的疫情,考生和家長對如何選擇專業也有了進一步的思考。

  疫情防控中,大數據技術、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專業大顯身手,以此為技術支撐的新經濟、新業態也顯示出較強的韌性和發展勢頭。數據顯示,我國有180所高校新增人工智慧專業,138所高校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這些高校重點關注和投入設置的專業,值得考生關注。

  從國家的政策導向看,前不久,教育部發佈了今年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專升本規模的政策,其中研究生擴招重點投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專業,而且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以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專業學位為主。專升本的計劃增量投向職教本科和應用型本科,向預防醫學、應急管理、養老服務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傾斜。這些新動向,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志願選擇。

  值得強調的是,考生在選擇學校和專業時不僅要考慮本人的專業和職業興趣,也要考慮國家和社會對這一行業人才的需求與人才培養供給情況,應把專業選擇與社會的發展需求緊密結合起來。今年起實施的“強基計劃”,重點在基礎學科領域招生,所涉專業並非所謂“熱門”專業,這一導向背後的深意值得琢磨。

  疫情下的特殊高考,註定將成為千萬考生此生的重要收穫。而這場特殊人生經歷帶來的人生體驗,其價值意義與高考同樣重要。

  于忠寧

編輯:魏倩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