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專項解紛助力治愈“疫後綜合症”

2020-07-06 08:26:00來源:法制日報

  小孩課間嬉戲,不慎打傷同學右眼。經全國“新時代調解為民好榜樣”、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司法局鋼花村司法所所長亢鈴調解,雙方家長達成一致意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4月,一方家長突然要求變更賠償方式,調解頓時陷入僵局。5月30日,經亢鈴耐心勸説,學生家長和校方一致同意,兩個月內將剩餘賠償款賠付到位。雙方當事人當場握手言和。

  在武漢市社會矛盾糾紛集中化解專項行動青山專場活動上,《法制日報》記者看到了這一幕。

  為助力化解“疫後綜合症”、全力維護社會大局平安穩定,湖北省武漢市司法局部署在全市系統開展為期5個月的社會矛盾糾紛集中化解專項行動。“我們著力健全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信訪、仲裁等有機銜接配合的多元糾紛化解機制,多管齊下,最大限度助力治愈‘疫後綜合症’,為全市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答好探索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道‘必答題’貢獻司法智慧。”武漢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關太兵説。孵化新型調解組織

  房屋租賃糾紛這麼快解決,遠超楊伊預期。

  今年1月,楊伊和房東經房産仲介介紹,簽訂房屋租賃合同,約定租賃武漢市武昌區某處房屋,自2月9日起租。當天,楊伊向房東支付半年房租及押金。

  受疫情影響,楊伊未能如期搬進出租屋內,起了退租念頭。多次溝通無果,4月9日,楊伊持起訴材料前往武昌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在法院工作人員指引下,楊伊登錄“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在調解員名冊中選擇了武昌區睿和天下調解中心駐法院調解室律師調解員褚偉進行調解。

  經褚偉多輪調解,雙方達成一致:房東退還楊伊3個月租金及押金,並同意解除房屋租賃合同。

  睿和天下調解中心是武昌區司法局孵化的新型調解組織,對接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提供高效調解服務。“律師參與到法院訴前調解工作,不僅可以減輕審判人員辦案壓力,更節約當事人的時間成本,有助於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褚偉説,調解中心70多位律師調解員全部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當事人可以基於案件類型自由選擇調解員。

  武昌區人民法院是睿和天下調解中心服務的眾多單位之一。該中心現與武漢市青山區人民法院、江漢區婚姻登記處、武昌區旅遊局等單位簽訂合作協議,以年度打包或者個案購買形式為其提供專業法律諮詢與指導,參與調解糾紛。

  啟動社會矛盾糾紛集中化解專項行動以來,武漢市廣泛發動律師開展民營企業“法治體檢”和為企業送法活動,以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和受疫情嚴重影響的行業為重點,做好援企穩崗相關法律服務工作,幫助企業解決了勞動用工、工資社保、工傷賠償等系列法律糾紛。強化行業專業調解

  住院期間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導致病情加重搶救無效死亡,患者家屬向醫院提出賠償訴求,雙方多次協商未果,矛盾有激化升級趨勢。

  5月21日,武漢市江岸區醫療糾紛調委會(以下簡稱江岸區醫調委)經雙方申請受理此糾紛後,立即組織雙方進行調解。經過一番情理法兼施的耐心溝通勸導,江岸區醫調委促成雙方達成一致性的解決意見,即醫院減免死者部分醫療費用,依據人道主義精神通過醫療基金或募集資金等方式對家屬酌情補償。江岸區首例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患者死亡引發的糾紛得到妥善化解。

  近3年來,江岸區醫調委共化解醫療糾紛301件,簽訂規範性人民調解協議書130件,協議履行率100%。

  截至目前,武漢市共有人民調解組織3441個,其中區級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71個,在矛盾糾紛化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每當遇到醫療、交通等矛盾糾紛時,我們都會主動對接專調委進行聯合調解。”武漢市漢陽區司法局二橋司法所所長王學鋒説。

  2018年7月,余傑因下頜牙缺失到武漢某口腔門診就診,做了義齒。復查時發現左舌有潰瘍情況,後確診為舌癌。經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認為構成三級醫療事故,醫方承擔輕微責任。

  了解情況後,二橋司法所到現場核查了該門診部提供的營業執照、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等書面材料,確認門診部經營合法性,並根據案件情況對事件處理進行初步調解。

  二橋司法所還主動對接漢陽區醫調委進行聯合調解。近日,醫患雙方就補償金額達成一致,區醫調委出具了人民調解協議書。

  “司法所與專調委建立聯調機制,由司法所對醫療糾紛等專業性較強的特殊糾紛進行先期初步判斷,再對接專業調委會進行專業指導達成書面協議,可以有效提高專業性和行業性糾紛的及時調解率和調解成功率。”王學鋒表示,他們正在積極探索完善、推廣“所調對接”的聯合調解方式。實化多元解紛機制

  “我們打工的太難了!辛苦錢拖了半年多還沒發,每次找公司就只會説沒錢!”6月12日9時許,一進武漢市洪山區司法局青菱司法所,李晨就和工友們大吐苦水。

  原來,李晨工作的公司因經營不善,拖欠10余名工人工資約3.6萬元。李晨和工友們多次上門討薪,公司負責人均表示因疫情影響無力支付。雙方均同意申請人民調解。

  “疫情之下公司的確也不容易,但是公司虧損不能成為拖欠工資的藉口,一定要想辦法付清工人工資。”青菱司法所調解員一邊安撫農民工的激動情緒,一邊做公司工作。但在支付時限上,雙方難以達成一致,調解陷入僵局。

  為儘快化解矛盾,青菱司法所協調街道勞動保障部門開展聯合調解。勞動保障部門工作人員現場電話聯絡公司法定代表人,了解公司當前實際經營情況,解讀勞動法相關規定,告知其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法律後果,要求公司儘快結清所欠工資。

  當天中午12時,經過多番溝通、疏導,雙方同意:公司在7月15日前將所欠工資款打到農民工個人賬戶。

  武漢市司法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全市人民調解組織共開展矛盾糾紛排查29608次,調解糾紛17315件,調解成功17313件,成功率99.9%。協議履行17093件,履行率98.7%。

  武漢市司法局人民參與與促進法治處負責人説,武漢現已全面啟動矛盾糾紛拉網式滾動排查工作機制,切實掌握各類矛盾糾紛底數,並整合多方力量進行多元化解。

  行動背後,有地方立法的強力支撐。2019年,武漢市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就多元化解糾紛制定地方性法規,頒布實施了《武漢市多元化解糾紛促進條例》。

  “人民調解不能單打獨鬥,必須加強和公安、檢察、法院以及衛生健康、人社、市場監督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健全多元糾紛化解機制,形成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強大合力。”武漢市司法局副局長陳仕國説。(文中所涉調解對象均為化名)

編輯:李覲如

相關新聞

要聞

更多

評論

更多

獨家

更多

視頻

更多

專題

更多

活動

更多

漫説

更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版權所有